叛军攻入皇宫,大臣忙送后宫嫔妃逃走,皇帝:这是你该操心的事?

清朝历经“康乾盛世”之后,接下来就是“嘉道中衰”,所以“嘉道”是指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史学家普遍认为,清朝的衰落是从乾隆末期开始的,到了乾隆的儿子嘉庆时期,各地频繁起义、灾民遍野,清朝弊病已深。嘉庆皇帝虽然能力平庸,但不算是个昏君,只是无力改变这种局面而已。在嘉庆时期,曾发生过著名的“天理教禁门之变”,叛军攻入皇宫,紫禁城一片哗然,有一位大将此时被吓傻,不思抗敌,反而要转移后宫嫔妃逃跑,最后结局非常意外。

嘉庆帝,本命爱新觉罗·永琰,是乾隆的第15子,37岁继位后,改名为颙琰。他的能力并不突出,但也没有太大的缺点,因为乾隆寿命较长,优秀的皇子并不长寿,所以才选中嘉庆。乾隆死后,嘉庆十分勤政,没能改变清朝困局。不仅如此,嘉庆在位期间,还历经过两次刺杀,皇帝生涯非常坎坷。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叛乱,攻入紫禁城,让大清朝的宫禁闹了个笑话。

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又称八卦教,他们的内部组织仿照八卦的结构,分为八个区,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信徒众多。为首的“教长”有两个人,一人是林清,一人是李文成。二人长期在社会底层,受尽各种压迫,决定带领教徒起义。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时机成熟,约定李文成在河南滑县起义,林清则直捣紫禁城,发动“斩首行动”,杀掉嘉庆皇帝,把满人赶到东北,然后林清做皇帝。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七日,林清发展的众多宫内太监开始秘密接近城门,等林清的“大军”一到,太监杀死守城的禁军,打开城门,放教徒们进来,里应外合,东华门和西华门被迅速攻破,场面一度混乱。

嘉庆时期,外严内松,嘉庆虽然“励精图治”,但御下不严,宫中守卫一直非常松弛,禁军侍卫们看到义军攻入城门,一时间惊慌失措,再加上林清一路放火,让人觉得声势浩大。后妃们听闻宫变,都哭得呼天抢地,仿佛大清朝马上就要灭亡了。

正在此时,有一位叫石瑞龄的大臣,担任清朝护卫军统领,责任重大,他不去探明虚实,也不去应敌,而是当场下令,让手下赶紧准备大量车马,闯入后宫把嘉庆的嫔妃们都转移出去,让后妃优先逃走。这个命令一下,禁军们更觉得大势已去,纷纷逃跑,等于间接地帮助了天理教。

当时嘉庆皇帝并不在宫中,他去热河狩猎还没回来。嘉庆的次子绵宁(后来的道光帝)本在书房读书,听闻有人造反,二话不说,立即取出自己的鸟铳,然后带上1000多名侍卫和太监,直接迎战。刚遇上敌人,就开了两枪,打死两个义军头领,士气大振。绵宁一边杀敌,一边派人通知京城周边的火器营和西山锐健营火速进宫。天理教的这帮义军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见到清军真正反抗后,都纷纷惜命逃跑,等清朝的援军一到,基本上被歼灭,只有少数逃走。

嘉庆在热河,听闻宫廷骤变,立即起驾回宫,绵宁亲自带人迎接。嘉庆回宫后,处置涉事人员,对嫌疑人员严加审理,从重发落。当得知石瑞龄在大乱之际,优先要转移后宫嫔妃时,嘉庆大怒。因为作为护卫军统领,适逢大乱,应该立即探明情况,指挥护卫应敌,他在关键时刻却让后妃先逃,等于做了逃兵。当得知有几位后妃已经被他拉上马车时,嘉庆怒道:“大敌当前,你竟然担心起朕的女人了,这是你该操心的事情吗?你的职责是统兵御敌,不是掩护朕的家眷后退!”然后下令将石瑞龄流放宁古塔,其妻、子皆被流放。

从“天理教禁门之变”可以看出,不管是官员还是侍卫,八旗子弟在清朝中后期已经失去了关外时的勇猛。清朝之衰微,从八旗之衰开始。

举报 分享 2022-03-10 10:12:47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