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少有人提起的一位皇帝,平定唐朝最大的战乱,靠的是绝佳运气

唐朝的皇帝我们知道得不少,像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还有改朝的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唐朝的这一位皇帝唐肃宗李亨。他在安史之乱时挽救了唐朝。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治国能力有多突出,而是因为他拥有天时地利人和还有绝佳的运气。

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过安史之乱:安禄山篡位,杨国忠被杀,杨贵妃红消香断于马嵬坡。那年安禄山叛军篡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仓皇出逃至四川,然后太子唐肃宗李亨受命于危难之间,在灵武登基。

那边胡人安禄山带领叛军浩浩荡荡地攻陷了长安、洛阳。这安禄山也是个鼠目寸光的小人,以前在唐玄宗面前装哈巴狗当小人,如今还是小人。他一到洛阳就乐呵了。在洛阳就称帝,还建立了“燕朝”。甚至还把在洛阳和长安抢来的稀世珍宝都弄回了老家,这也是真够蠢的,都在洛阳称帝了,还把洛阳的东西往外搬。而且,安禄山直接就在洛阳实行暴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洛阳百姓们对他恨都恨入骨了。臣子们看安禄山的作派,这就是不想在洛阳久待啊,激情民愤,失去了民心,您说,这皇帝怎么可能坐稳?

前面唐肃宗李亨登基就收复了民心。唐王朝自始至终都是李家的,百姓这样想,臣子也这样想。这唐肃宗李亨即位不久,就开始整治军队,历尽这次磨难后,唐王朝的军队也成长不少,由原先的一盘散沙变得具有凝聚力。将军郭子仪、李光弼也带上他们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来投奔皇帝唐肃宗了,形势一片大好。

将军们就开始各显神威了。李光弼在太原出兵,镇守关中,步步为营,杀了很多叛军。河南节度使张巡镇守江淮,奋力杀敌。为唐朝派兵争取实际,并监督押运粮饷,为平定叛军奠定物质基础。李泌在朝中提醒唐肃宗李亨要有所侧重,着重于削弱叛军的力量,而不是收复长安和洛阳。唐肃宗这边还在想对策。安禄山那边就窝里反了,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给杀了,安庆绪自己称帝。当时唐肃宗就很想收复长安和洛阳了。但是张巡那边已经弹尽粮绝了,其他节度使又不肯来相救,情况十分危急。唐肃宗下令马上进军收复两京,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多亏了李俶、郭子仪遂统朔方及回纥。这才收复了洛阳和长安。??

叛军那边安庆绪和史思明斗了很久,后来史思明实在是斗不过,干脆就降了唐肃宗。唐肃宗可高兴了,当即就封史思明为节度使,可没多久,唐肃宗李亨就越来越不放心史思明了,毕竟史思明军队多啊,改日再造反,麻烦也是很大,于是,唐肃宗打算干掉史思明。后来被史思明发现了。史思明很生气,带着部队跑了,继续当叛军。

留一个史思明对唐王朝的威胁太大了。幸好那边又自己窝里反了,史思明的儿子杀了史思明。史思明一死,唐军击败叛军就易如反掌了。这场安史之乱也最终平息了下来。

安史之乱确实十分乱,不得不说,这个唐肃宗能平定安史之乱,靠的不是他的才能。而是他绝佳的运气还有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唐肃宗李亨登基时得了民心,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安禄山在洛阳暴政失了民心。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君舟民水。其次,唐肃宗李亨手下有很多英勇骁战的大将,像郭子仪。再者,唐肃宗李亨有外援相助,像回纥大军。最后,唐肃宗的运气真的很好,每次都遇上窝里反,像安禄山的儿子杀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儿子杀了史思明。要是每个人都像他这样,想不成功也难。??

举报 分享 2022-03-18 10:01:22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