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为何司马懿的后代个个厉害,诸葛亮的后代却个个草包?

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应当是教给我们智谋的,当中有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两大智者,但很显然,诸葛亮是王者,司马懿很厉害,但在诸葛亮面前,不过是个小青铜罢了。可是,在后代这一方面,仿佛是反着来的,诸葛亮的后代一个个都无用,相反,司马懿的后代一个个生龙活虎,厉害得不得了。这是啥意思?

且听我细细说来。

诸葛亮一生共有两个儿子。

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为妻,长相啥的就不去说了,关键是没能生育个孩子,公元223年,诸葛亮都四十几岁的人了,却还只是一个“儿子”的身份---未能升级成为“爸爸”,诸葛亮也急了,就请求自己的哥哥诸葛瑾将其二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

诸葛瑾是个很仁慈的兄长,见到弟弟没有儿子,很是心疼,就将自己的二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面对这么一个儿子,自然很是欢喜。

但很可惜,诸葛乔年仅28岁便去世了,但至于是怎么死的,书中并未记载,或者是病死,又或者是战死。还没立下功绩,就死去,实在是一大遗憾。

而就在诸葛乔死去的前一年,诸葛亮终于有了亲生儿子了!

诸葛亮给他取名为“诸葛瞻”,此时,诸葛亮也有47岁了,算得上老年得子,人生一大快事!但书中并没对其生母进行介绍,想必应当不是黄月英---应当是小妾所生。

可是,诸葛瞻也活得不够久长。37岁时就战死了。古人的寿命虽说都不是很长,37岁,也不算短寿,但与司马懿以及他的儿子相比较,完全就不值得一提了。

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无疑是为国捐躯,死也是死得轰轰烈烈的,可是,他却一点名气都没有。《搜神记》中这样说的: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意思是讲,诸葛瞻虽说智谋比不上父亲诸葛亮,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但他到底是尽忠尽孝,尽自己的能力去发展,没有辜负国家的栽培。换言之,“诸葛瞻尽力了”。

诸葛亮完全跟个神仙一样,局面被他牢牢地掌控,而他的后代却很少能比得上他,为何呢?

第一,成长环境不同

别小看了,人生长于怎样的环境之下,是对人生有很大的影响的,诸葛亮生孩子时,已然是快五十岁的老头了,不能带领孩子带兵作战,不能让孩子去切身处地学习宝贵的战地经验,自然就培养不出来伟大的智谋。智谋这东西,要靠天赋,但也要靠后天的挥汗如雨的练习啊!

反观司马懿,这显然就不一样了。他生司马师时候才29岁,生司马昭时才32岁,年纪轻轻,正是他司马懿身强力壮的时候,这个时候生下来孩子,就能带着孩子作战,带着孩子去闯荡,让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学习到许多官场上、战略上的知识,对于政治斗争,司马懿的孩子拿捏得死死的---这多亏了这个好父亲。

第二,命运不同

三国演义中,别看诸葛亮是蜀国的人物,可蜀国到底是最弱的那一方啊!蜀国凭借诸葛亮一人抵挡曹魏的攻击,诸葛亮死了,谁又能抗下这面大旗呢?诸葛亮是老天爷塑造的伟大人物,像他这样的人物,一百年能出几个?所以,诸葛瞻肯定不能力挽狂澜的。

而曹魏那边,很是雄厚,司马懿教会了他们儿子许多宝贵的经验,而司马师、司马昭他们生活在这么一个强盛的国都之下,自然能够水涨船高,有实力有基础去做一些大事情,然后---名扬千古。

相比较之下,诸葛瞻即便有实力,也会被比较得没实力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归根到底来讲,还是他们的命运不一样啊。

第三,陈寿的偏见

其实,我们所读的不过是《三国演义》,是小说,是世人杜撰而来,而并非《三国志》那部历史资料,所以,作者有意地这么设计情节,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的。他在写书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甚至能说是偏见。

何出此言呢?

陈寿的父亲原来是马谡的参军,而当年马谡被诸葛亮给斩头之后,陈寿父亲竟也受到了牵连!故而,陈寿心里就对诸葛亮很是不爽了,所以,他在书中这样写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很难保证,这里面没有诸葛亮的私心。

综上,为何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后代一个个都是草包,未能显现才能,而司马懿的后代一个个厉害得不得了呢?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他们各自生长的环境不一样,二是他们的命运不一样,三就是作者陈寿的个人偏见了。

以上,仅仅为个人拙见,还请诸位看官畅所欲言,发表观点。

举报 分享 2022-03-18 10:13:22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