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一名12岁男孩灶台做菜,动作老练有条不紊。其母表示儿子7岁就开始展现炒菜爱好,目前基本家常菜都会做,味道也很不错,平时他还主动承担家务,照顾弟弟,是个善良勤劳的暖男。
实际上这些能力并不是多难,而是这样的孩子太少了,确切地说,会这样教育孩子的家长太少了,责任在谁身上呢?
拿70后来说吧,甚至80后,光屁股时开始就会放羊割草,会煮粥腌咸菜(因为穷所以没机会学炒菜)。如果10多岁时,有的步行几里外上学,小女孩会纺棉花织布,这个操作难度可比炒菜难度大多了。
正是因为家长一切都代劳了,自己受过的苦不让孩子受,如同老母鸡保护小鸡一样爱孩子,才导致孩子的低能。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健康。而我们家长则对孩子的道德和社会适应性健康教育几乎是O,为什么小孩子受一点委屈就敢从高楼一跃而下,太顺风顺水啦,一点挫折不能有,一点憋屈不能承受,脆弱的玻璃心还不一碰就碎。
所以12岁男孩并不是说就是善良勤劳的暖男基因,是其父母的循循善诱和正确引导。
如果放到几十年前,遍地都是善良勤劳的暧男,那是当时社会环境使然!如果你现在为孩子创造环境,你的孩子也会很优秀很善良很勤劳。
小小的厨房,传递的是家人间的爱和关怀。
一个有温度的家庭,“做饭”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不仅如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2万多名家长和2万多名小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的结果:
在孩子负责一两项家务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那些认为“只学习,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
形形色色的食材,能开发孩子的形象思维;做好饭,需要手、眼、脑的相互协调,能开发比较、分类、归纳、组合等逻辑思维能力。
做饭看似普通,却是孩子综合能力发展的最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