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温热浪话题引发关注,“40℃进不了全国高温榜”是热搜。40℃这个原本让很多地区“高不可攀”的数字,在持续的高温天气中多次出现。不少网友表示,“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8月1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这是我国最高级别的高温预警。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2℃,南部40℃以上的站点连成一片。
此前,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24天发布高温预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告诉记者,这标志着自6月以来一直影响中国南方多地的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达到了迄今最强阶段。
这种超级热的天气到底有多强?持续高温天气的“幕后推手”是谁?未来会成为常态吗?
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目前的区域性高温过程没有超过2013年。未来两周,南方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从持续时间来看,今年的区域性高温过程将超过2013年的62天,成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温过程。
持续高温天气不利于南方农作物和经济水果的生长发育,部分地区出现气象干旱。
今年7月底至今,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高强度的高温天气,其成因与大气环流异常有关。
从目前监测来看,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大,强度强。在它的控制下,整个中国南方地区都受到下降气流的控制,导致天空晴朗,部分地区多云。再加上白天阳光辐射的影响,近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停留在地面,“吹不散,散不散”,于是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天气。
夏季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从气候角度来看是正常的,但今年夏季高温热浪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确实达到了非常强烈的程度。
今年6月以来,我国罕见的高温天气,远不是天气尺度的问题,背后有着深层的气候尺度原因。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入夏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伊朗高压都有所增强,形成大范围的全球暖高压带,导致北半球很多地方出现高温天气。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类似今年的高温酷暑,在未来的夏季可能会更频繁地出现。
今年高温出现的比较早,预计结束时间也比较晚。这种‘早出晚归’的特征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
就公众而言,要尽量减少高温天气下的长时间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水分,避免中暑等高温易诱发的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