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此时在朝中任“中书舍人”之职,这是一个虽然品级不高(正五品),但极为重要的职位,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好好干几年,当上宰相是水到渠成之事。然而经历了贬谪江州之后的白居易,人到中年,在政治上的热情已基本消耗完毕,只想着独善其身。当他看到“党争”渐起的时候,从内心深处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之感,822年向唐穆宗上书请求到地方为官,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古代没有飞机高铁,长途跋涉无怪乎骑马坐车,从长安到杭州,白居易慢慢悠悠走了近3个月,一路山水一路诗,占尽风流。于是就有了下面这首《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意思就是“傍晚时分在江边作的一首诗”。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是指已经部分没入地平线的太阳;瑟瑟,是一个多义词,碧绿的宝石,引申为碧绿色。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道夕阳的光平铺在水面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江水静静流淌,向阳的部分受光多,被夕阳染成了红色;背阳的部分受光少,加之此时天光已暗,所以不可能呈现出明净的“秋水长天一色”,而显示出深碧色。
白居易用很简单很常见的14个字,准确的抓住了秋天傍晚天空和江水之间的光影变化,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景象写得绚丽多彩,令人流连忘返。“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怜,就是可爱,在古汉语中“怜”一般都做“爱”来解释。真珠,指的是露珠,水珠,当然也含有“珍珠”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可爱的九月初三之夜啊,露珠闪亮如同珍珠,新月弯弯宛如一张纤巧的弓。
白居易沉醉于秋江夕照美景,不知不觉间已是新月东升,甘露普降,在诗人的眼中,这夜间美景同样迷人,俯身向下看:小草的叶子上凝结了颗颗露珠,清澈圆润,在月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闪闪发亮,如同一颗颗珍珠一般散落在草地上;抬头向上望:蓝黑色的天空之中,上弦月弯弯似弓,将柔和的月华洒满天地之间。此情此景,诗人不禁吟诗一首,直抒胸臆:“可怜九月初三夜”!这首《暮江吟》如同金秋九月那微凉的清风,扑面而来的是清新自然之感,意境和谐宁静,丽绝韵绝,令人神往。白居易通过夕阳照江水的光影变幻,露珠与新月的互相衬托,展示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令人赞叹的表现力,尽现一代“诗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