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算是个宽厚的皇帝,为什么会杀了并无过错的救命恩人?
自古以来,皇帝都会患有或重或轻的“疑心病”,忌惮有人会抢了他的江山,毁了他的基业。这一点在一些开国皇帝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深谙夺位路上的艰辛,也享受到了皇权带来的荣耀与快感,所以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权力。像刘邦、朱元璋这些出身草根的开国皇帝,饱尝人世艰辛,上位之路更加坎坷,所以打压政敌的手段也比较残忍了,大肆杀戮功臣,被后世所诟病。在这一点上在宋太祖赵匡胤采取的手段就相对温和一些。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平凡,能一步一步坐上皇帝的宝座,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能力,还有一些将领们对他的帮助。起初,赵匡胤对他们也是十分信任,但当了皇帝之后,心境变了,对功臣们的态度也就变了。
赵匡胤想,我能从一个武将当皇帝,你们这些功臣已经有这么大的权力了,想要造反当皇帝不是更容易吗?
于是在一次退朝之后,赵匡胤邀请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高怀德等几位将领宴饮。这几个人呢,有的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有的是他的妹夫,有的是对他忠心耿耿的属下,但有一个共同点,这些人都手握重权,是赵匡胤非常忌惮的。
酒喝到兴头上,赵匡胤突然说,我现在虽然是皇帝,但还没有以前过的开心。我现在连觉都睡不好。下属们非常不解,就问赵匡胤,如今您已经是皇帝了,谁还敢有异心呢?赵匡胤立马说道:“谁都想要富贵荣华,如果有一天,有人把黄袍披在你身上让你当皇帝,也由不得你们啊!”
几位将领一听立马跪下磕头,请求赵匡胤为他们指一条明路。赵匡胤趁机让他们放下兵权,回家养老。次日,几位将领纷纷以生病为由,请求告老还乡。赵匡胤立马恩准了,还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让他们解甲归田了。
由此可见,赵匡胤虽然薄情了些,但好在还算宽厚,给昔日的战友们一个安享晚年的机会,可对于救过自己性命的恩人为何要痛下杀手呢?
这个救了皇帝的人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张琼。张琼,字伯玉,大名馆陶人。容貌俊秀,性情疏阔,此人少年时期便有神力,擅于骑射,长大后成为了赵匡胤帐下的牙将,其实就是赵匡胤的警卫员,之后跟随赵匡胤打天下,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
攻打南塘水兵时,赵匡胤所率兵将皆深陷重围,有一敌将手持盾甲杀人无数,竟无人能挡,危机之时,张琼神箭一出,将敌将射杀于水中,南塘水兵大乱,赵匡胤带人顺势反扑,大胜而归。百万军中可取上将人头,果真是神勇无比。
据《宋史》记载,“(太祖)及攻寿春,太祖称皮船入城壕。城上车弩遽发,矢大如椽,张琼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琼股,死而复苏。?著髀骨,坚不可拔。琼索杯酒满饮,破骨出之,血流数升,神色自若。”
就是说赵匡胤攻打寿春时,亲身上阵,城上万箭齐发,箭矢和椽一样大,张琼为他挡了一箭,救了赵匡胤一命,自己却差点死了,好在又醒过来了。但箭头却扎进了骨头里,拔不出来,张琼要了一杯酒喝了之后,生生拔出了箭矢,神情自若。这可以堪比关二爷的刮骨疗伤了。果然是一位好汉。
他又因何被杀呢?
张琼舍命相救,赵匡胤也很是感动,于是在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也十分器重张琼,让他统领禁军,守护宫禁,等于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张琼。张琼也一路加官进爵,任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年间又升为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最终官至嘉州防御使。
张琼这个人是个武将,为人行事光明磊落,最看不惯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但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张琼就是因为得罪了小人,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赵匡胤疑心病很重,不放心朝臣,就派了几个人去监视朝臣,史珪和石汉卿就是干这个活的,专向皇帝打小报告。张琼就看不惯这样的小人,便出言讥讽他们二人,说他俩是“巫媪”,通俗点说就是老巫婆。
这可气坏了史珪二人,便想报复张琼。两人四处搜罗张琼的罪证,但居然没找到。没找到也没关系,俩人一起编了一份所谓的“张琼的罪证”。——公然违背禁令,私养家丁百余人;打骂军士等等。
赵匡胤一看,我这么信任的人居然干这种事,非常生气。于是亲自审问张琼,张琼当然不肯认罪,言辞可能有些冒犯皇帝,而且史珪二人还在旁边扇风点火。赵匡胤就更生气了,斥令左右杖责张琼,张琼被打的昏死过去,气息奄奄。随后,赵匡胤下令城西井亭赐死了张琼。
不久之后,有人向赵匡胤禀报,说张琼家无余财,连仆人也只有三个,哪有百余人家丁啊。赵匡胤知道实情之后非常自责,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优待他的家人。
赵匡胤以宽和待人著称,不喜杀戮,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杀了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救命恩人。不过究竟是误杀,或是害怕张琼挟恩图报,所以借他人之手除掉张琼,也未可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