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托咐,听之或可改写历史,奈何姜维没有听懂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蜀国的顶梁柱,军队的精神领袖,在世期间蜀军的战斗力尤为强大,可自从他一去世,蜀军的战斗力就大不如从前了。其实诸葛亮去世蜀军本不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因为他曾有感自己时日无多,遂将召集姜维、杨仪、费祎三人,将自己平生所著兵法24篇和连弩秘诀书传给姜维,并吩咐自己死后由魏延断后,若是魏延不从也不用管他,直接由姜维作替补断后。
诸葛亮的遗嘱明面上是说让姜维继承自己的遗志,使用自己所传授的东西代替自己完成北伐大业,同时安排好此次北伐的退路,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诸葛亮召集了三人却只吩咐魏延和姜维率领部队,这乃是他多加考虑才做出的决定,他知道魏延和杨仪二人素来不和,积怨已久,若是让这两人相遇,别说与敌作战了,自己内部先翻了天,所以不要求杨仪和费祎二人带兵,直接率部返回即可。可姜维却没有懂诸葛亮的深意,让杨仪原地待命,期间杨仪命令魏延让他感觉很是不舒服,导致出现了诸葛亮生前最不愿看到的军队内讧。
其次,诸葛亮说若是魏延不遵守命令的话就不用管他,直接由姜维做替补,明显就能看出这是诸葛亮对魏延的宽容与袒护,因为诸葛亮对魏延的为人十分了解,知道他虽然时常性格偏激,但在大是大非上分的非常清楚,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做出背叛国家的事情。还有就是魏延生平只服诸葛亮,一旦诸葛亮去世,他失去了信仰,此时再对他进行压制,让他做不想做的事情只会适得其反。可惜姜维还是没有听懂这句话,结果导致了魏延的死亡。
最后一点就是,诸葛亮之所以将两样东西都交给姜维是因为这两样东西必须结合着一起看,相辅相成,才能参透各种奥妙,也只有这样,姜维才能代替诸葛亮继承他的遗愿,为蜀国建功立业。但或许是因为诸葛亮认为以姜维的聪明才智自然会懂自己的话,可是不巧的是,姜维并没有听懂,于是分开看这两样东西,结果不用说也知道,他所学到的兵法谋略远不如诸葛亮,又如何堪担大任。于是在他的领到之下,蜀国九伐中原战绩则败多胜少,蜀国也在诸葛亮去世不到三十年就被灭亡了。
诸葛亮临终的托咐本是希望姜维能够习得自己的本事代替自己为魏国建功立业,再不济也要保蜀国百年无忧。如果当时姜维听懂了诸葛亮的遗言并且照做的话,不仅可以让蜀国免去内乱,同时还能让大将魏延活下来继续为蜀国效力,而姜维自己也会随着对诸葛亮所留下的东西研究进而使能力大幅上升,成为第二个诸葛亮,若是如此,历史或许就将改写,蜀国未必会被曹魏所灭,谁胜谁负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