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的“暴走”和“抓狂”,难道不是刘邦给逼的?

吕雉,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吕后,西汉皇朝的首位国母。由于史书记载时的正统与避讳,我们对历史名人的了解多限于政治方面,他们的情感世界往往显得神秘莫测。实际上,通过对历史记载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多少还是能够消融这种“神秘感”、得出另外一种看法。

吕雉在历史上的名声更侧重于“负面”,确实,在她掌权后,朝堂曾一度弥漫在血腥之中,因此,吕雉的骂名就留下了。可是扪心自问,哪位新登基的皇帝不清除执政路上的障碍?哪位不是杀鸡儆猴来为自己立威?吕雉最失败的地方可能就因为她是个女人,在封建制的男权社会,她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或者说她就是“出头鸟”,于是,各种流言蜚语就接憧而至。当然,吕雉最让人忌惮的,还是对戚夫人的种种残忍手段,不要怀疑,这是事实,那我们不禁要问,吕雉生来就是这样一个恶毒的女人吗?如果只是争风吃醋,对于戚夫人至于下那样的狠手吗?要了解吕雉,就得从她和刘邦的婚姻说起

和中国古代的众多婚姻一样,吕雉与刘邦的结合具有很大的包办色彩,据记载,刘邦参加了吕府的宴会,被善于看相的吕雉之父吕公相中,认为他前途无量,于是,抱着一种投资的心理将女儿嫁给了刘邦。

吕雉出身于地方豪门,而当时的刘邦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小官吏,两人的社会地位悬差很大,这个结合甚至可以说是门不当、户不对。吕公夫妇一直盼望女儿能光耀门庭,可见,吕雉应该是一个颇具姿色和才艺的女子,在良好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环境下,它必然具备高贵的底蕴和脱俗的气质。这样一个女人,对未来的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可如今父亲将他许配给一个地位低微、前途渺茫的小吏,而且,还听说这个未曾谋面的男人是个酒色之徒和游手好闲之辈,她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她感觉自己像个筹码,被父亲押在了赌桌上,心中憧憬的生活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仿佛跌入了万丈深渊。

对比别人的幸福生活,她埋怨自己的父亲,看着现实中的丈夫,他时而会愤恨、时而会无奈、时而也会感叹一下自己的不幸,尽管如此,在礼教思想的约束下,她还要压制住心中的愤怒和不满,做一个温顺持家的“贤内助”。

不过,或许是时间抑制了生活和情感带给吕雉的创伤,也可能是刘邦豁达的性格与潇洒的生活方式击穿了吕雉的“势利眼”,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的感情生活逐渐平稳下来、步入正轨。尤其是孩子的降生,更给家庭注入了活力与快乐,带来了温馨与融洽。吕雉慢慢明白,与其被富贵的美梦搅得心神不宁,不如坦然面对现实,相夫教子,在平淡中享受天伦之乐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从此,她对丈夫的感情即使达不到相濡以沫的程度,但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关爱有加。

历史的车轮前进到秦朝末年,在暴政的重压下,各地的反抗力量越来越大。刘邦素有大志,自然利用时局加入了反秦队伍,不过他的势力还很弱小,只能与追随者隐蔽起来、积蓄力量。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但对于吕雉来说,天并没有塌下来,她坚强勤劳,维持家中生活,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她一向清楚丈夫的志向,所以,对于丈夫的离家而去,她并没有感到怨恨,反而以实际行动支持丈夫的事业。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东南有“天子气”的说法,秦始皇甚至为此专门巡守东南,以期压制这种危害江山社稷的“气”。刘邦将树木茂密的芒砀山一带作为自己的避难所,虽然身在深山之中,但刘邦对外界的情况却一清二楚,他的一些密友经常进山联络他,一起分析时局,共谋大业。吕雉心疼丈夫,知道山里面缺吃少穿,便经常暗地里找到丈夫的密友,和他们一道进山探望,给丈夫带去些饮食和衣物。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夫妻情感,但是,一些野史却将这样很普通的一件事给神话了:当刘邦问自己妻子“为何总能找到自己的藏身之处?”时,吕雉回答:“你藏身之处的天空上经常漂游五彩云气,我们是顺着这股云气找到你的”。通过吕雉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在她心中,丈夫就是那个“真命天子”!妻子的话正中刘邦下怀,他听到后喜出望外。很快,刘邦头上飘有五彩云气的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沛县人知道了这个灵异事件,刘邦在家乡人中的威望与日俱增,很多沛县人都打算追随他。

其实这件事的逻辑很简单,如果吕雉和刘邦的密友们闭口不言,这个灵异事件是不会外传的,也就是说,正是吕雉等人有意渲染刘邦的“正统”身份,才使得刘邦闻名远扬。由此可见,吕雉不仅尽到了一个妻子应尽的责任,甚至还冲破了传统家庭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在物质、精神方面积极地支持丈夫,为丈夫的事业出谋划策。此时的刘邦想必一定深爱这位贤内助。

公元前209年的夏天,大泽乡起义爆发,全国性的反秦起义随之而来。刘邦等来了机会,他先是控制了沛县,自封为“沛公”,随后归入楚怀王账下效力,成为著名的异义军将领。接着,他率军进入关中,灭掉了秦朝,被称霸天下的项羽分封为“汉王”。以前那个寻常家庭现在变得不再寻常,随着丈夫荣贵,吕雉和家人的身份、地位也节节攀升,成了万人敬仰的名人。按说,夫唱妇随是种比较圆满的结果了,可谁也想不到两人的生活会随着刘邦的野心而波澜不断

有句古话叫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放在刘邦身上再合适不过,但是刘邦所谓的“小节”,却显然是吕雉心中的痛点。

公元前205年夏天,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惨败,本人仅领着几十个骑兵突围逃走。在这个关节眼上,他才想到应该把住在沛县的家人接到安全地区,但为时已晚,项羽领先一步派军队前往捉取了他的家属。刘邦的父亲和吕雉得知楚军将至,慌忙带领家人出逃,不幸的是,孩子和大人在兵荒马乱中失散了,吕雉和刘邦父亲的运气更差,他们不仅没有遇到汉军,反而与楚军撞了个正着,成了俘虏。

此后在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形式对项羽越来越不利,万般无奈之下,项羽用手中的人质来要挟刘邦。他命人在广武城下摆上一个高大的几案,将刘邦的父亲绑在上面,以“烹煮太公”的话语要挟刘邦出城决战。

在古代,孝道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不过在战场上、在政治斗争中,这一套礼法道义便失灵了,甚至经常成为人们践踏的对象。于是有了刘邦如下的经典回答:当初我与将军共同遵奉怀王,曾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执意要烹煮咱们的父亲,还希望你分给我一杯羹肉!这大大出乎项羽的意料,他知道,遇到刘邦这样冷酷无情的人,即便真的烹煮太公也无济于事,于是这场闹剧便草草收场了。

这件事对于刘邦来说,可能还会津津乐道,但是对于吕雉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因为敏感、多疑是女人们的天性,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让她们终生铭记、思绪万千。太公被捆绑在几案上的时候,儿媳吕雉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吕雉亲眼目睹的丈夫的言行,那冰冷的话语、冷漠的表情,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虽然是女流,但她也知道做大事要狠,不过怎么也想不到丈夫会狠心到如此地步。如果当时被绑的是她,丈夫又会作何回答呢?会是一样的结果吗?她不敢想象,但是又比谁都清楚那个不愿面对的答案。一个不顾自己父亲生死的男人会爱他的家庭吗?会爱着他的妻子吗?...一连串的怀疑、矛盾充斥在吕雉的内心,几乎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在这种纷乱和痛苦中,丈夫的形象暗淡了许多,吕雉对刘邦的爱,也开始出现了裂痕。

公元前203年秋天,楚汉双方达成和议,项羽归还了刘邦的家人。在分别了两年多以后,一家人终于在后方的关中团聚。不过在吕雉看来,这次团聚并没有多少喜悦可言,丈夫很快投入到新一轮的战争中,没有陪在自己身边。广武城下的阴影尚未挥去,更加出乎她意料的是,丈夫曾经为了逃命而不顾孩子们的死活,甚至好几次狠心地将孩子推下车,幸好有善良的车夫夏侯婴保护,孩子们最终才转危为安。

吕雉是刘邦的妻子,但她也是孩子们的母亲。母亲对孩子们的保护十分强烈,甚至会不惜牺牲自己来保全孩子,也就是说,对于那些伤害了或者企图伤害孩子的人,母亲从内心是无比痛恨和难以原谅的,即使这个人是孩子的父亲。所以当从孩子们口中得知丈夫的卑劣行径时,吕雉的心几乎成为一片死灰,对于刘邦的情感已经开始变成愤怒和失望。丈夫在他心中的形象已经彻底改变

古代,对于帝王将相而言,一夫多妻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在这种婚姻形势下,男人的真心和爱往往是没有定数的,对于他的大多数妻妾来说,失宠的残酷现实难以避免。姿色、温顺是女人们留住男人心的资本,但,经过岁月洗礼的吕雉显然已经没有了这种资本,偏偏刘邦还是个好色之徒,对于吕雉的不满也开始多了起来。到了后来,刘邦甚至都不再压制这种不满,而此时,一个姓戚的美人走进了刘邦的生活,二人如胶似漆

刘邦称帝之后,刘颖以嫡长子身份成为太子,母以子贵,吕雉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虽然对丈夫心存不满,但吕雉心中毕竟保留着一丝希望,希望能丈夫陪在家人身边,弥补那些做过的错事。可是现在看来,只是她的一厢情愿罢了。为了巩固政权,刘邦总是要出巡、征讨,此时陪伴在他身边的,也总是年轻貌美的戚夫人,而年老色衰的吕雉只能留守国都,很难见上丈夫一面。她的失宠成为不争的事实,或者再直白点说,丈夫在感情上已经抛弃了她

失去丈夫的爱已成事实,所以吕雉也不想在刘邦那里奢求什么,她只想看着自己的孩子平稳地成为皇帝。但对她来说,事情的发展往往难遂人愿,后来,连她的这点奢望,刘邦也要拿走

刘邦非常喜欢戚夫人,更爱他们的孩子刘如意。为了给这娘俩永远的幸福,刘邦准备改立太子。吕雉很清楚,刘颖是她现在唯一的希望,只有儿子顺利登基,自己的显贵和权力才有保障。于是,她利用一切手段笼络朝中的重臣,让他们出谋划策,保住刘颖的太子之位。但是,有一次刘邦还是在朝堂上公开表达改立太子的想法,许多大臣的谏言都无济于事。最终还是御史大夫周昌挺身而出,凭着自己的威望和那结巴的口语,让刘邦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

吕雉在朝堂边的东厢房目睹了这一切,退朝后吕雉特命人找来了周昌。不等正常请安,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周昌面前,激动地说:“今日如果没有您的力争,太子很可能就真的被废了”。国母跪谢她的臣子,这种举动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件事一方面反映了吕雉对周昌的深深谢意,同时也向我们透露一条更重要的信息:如果说之前吕雉还存有一丝幻想的话,那这次改立太子的风波就让她彻底醒悟,原来那份曾令自己珍惜不已的亲情,在刘邦眼中却是如此的廉价,至此,吕雉心中对刘邦只剩下两个字——仇恨。

在吕雉的运作中,刘邦废太子的心愿一直没有得逞。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于长安,太子刘颖继位。对于丈夫的死,吕雉或许暗自悲伤过,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不过对于她来说,丈夫的死带给自己更多的却是一分安稳和轻松,因为长时间悬在头上的那把随时可以夺走一切的利剑不见了,她能够通过掌控自己的儿子来支配全天下,能够肆意的报复带给自己痛苦、让自己恨入骨髓的人。不久之后,她派人毒死了赵王如意,残忍地虐杀了让自己饱尝失宠痛苦的戚夫人。

汉惠帝在位仅7年就去世了,此后的汉朝进入了吕后执政的时代。吕后一生还是有些作为的,但是,刘邦晚期她对贤臣的清剿、以及刘颖死后她多次废立太子也为当时的政局埋下隐患,尤其是她想建立一个“吕氏政权”的野心,到她临死还念念不忘!公元前180年,吕雉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脱离了陪伴一生的纷争

从贤良淑德到手段残忍,吕雉的转变过程,难道不是被刘邦给逼的吗?

举报 分享 2022-01-17 09:17:00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