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坛小人物,诗人陈陶这十首佳作,个人特色与时代特点浓重
诗人陈陶出生于晚唐,年轻时期的他雄心壮志,有远大的抱负,但科考却屡屡败北,后隐居山林,但他不会种地,靠着种柑橘和挖草药卖钱解决温饱问题。在诗歌方面,陈陶的名气在晚唐也算不上一位大人物,但他的诗还是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与人生观,值得后世人们细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陈陶十首诗作,探索文字背后的奥妙吧!
陈陶是一位比较务实的人,由于他是一位下层的知识分子,所以他通过科考结交与其地位相似或经历相似的人,还努力结交各地方豪门及上层官员,为求获得赏识,加大入仕几率。在他归隐后,陈陶并非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与一些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以及僧侣和道士结交,吟诗唱和,别有一番风味。
在存世的一百七十余首诗歌之中,酬赠诗占据不小的比重。由于他科考失利后,云游南方,途中看到各地景物,又与不同阶层的人交往,在他的诗文中有大量酬赠诗,有的平和谦恭,有得阿谀奉承,在保有自身信仰与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同时有保有一颗儒家入世之心,陈陶用诗文展示才华,希望能够得到赏识。
相比给各地方官员的酬赠诗,给好友、僧人、道士的诗歌,情感是真挚的,诗歌描绘的情景又非常切合交往的对象。这类诗相对来说心态平和,情感自然,喜怒哀乐娓娓道来,没有太多的功利性,也可以看出陈陶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值得一提的是,写给道士和僧侣的诗,给人一种复杂的心理,能够体会到诗人的复杂心理状态——迫切希望入仕,又想远离喧嚣,归隐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的心境。
陈陶的边塞诗展现了晚唐边塞诗的特色,而且能够体现其个人的特色。陈陶的边塞诗中能够体会到乐府诗的味道,两种题材的诗达到和谐的交融,互相补充渗透,相映成趣。当然,他的边塞诗也是抒发报国情怀的方式,又展现了边关战士的英勇和战争的残酷性,同时又表达战争给国家和家庭带来的不幸而怜悯。
在陈陶的存世诗歌中,咏物诗占据30余首,其中不乏通过事物发表求赏识的情怀,也有表达自己高尚品质的托物言志的诗。他的咏物诗对象多样,种类数十种,将自己的情绪和情怀融入于景物之中。另外,在陈陶的咏物诗中,有关于咏旧宅、废宅的诗,这是与晚唐的社会背景有关,渲染出一种凄凉美。再有,处于黑暗的社会时代,无情的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陈陶咏物言志,尽显失落之情又无可奈何,同时向世人展示自己高尚的情操与品格。
除了以上几类诗意外,陈陶笔下还有羁旅行役和咏怀诗,诉说自己羁旅漂泊的艰辛同时有抒发自己无限的感慨。在这类诗中,写景很有特色,清新可爱,表现诗人不同的心境。还有亦幻亦真的求仙诗,表现出自己羡慕之情,这是诗人的内心真实感受。
在唐王朝的诗坛中,陈陶名声真的很小,小到如今的学术界对其也没有太多的关注。但他的诗能够体现他生活的年代,文人负责的心境和情怀,所以还是很有时代感和艺术价值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晚唐诗人陈陶十首佳作,体会文字背后诗人的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