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不堪,各地乱军四起,可谓是烽火狼烟,世道不太平,老百姓生活自然不如意,因此农民起义是必定的事实。而当时的情况里,真正成气候的也就刘备一人。不过那个年代里,人们对名望很看重,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师出有名,因此刘备自称刘氏后裔,也因此变成军阀相争。
虽然刘备是个失败者,但在历史上堪比刘邦,他俩都是一穷二白起家。刘备虽然没能夺得天下,却也是三分天下的奠基者,可惜的是,努力半生打下的基业,却在白帝城含恨而终,根据史料刘备去世前,没有做多少挣扎,而是默默等待生命终结,也许在他心里,对蜀汉的未来已经有所预料。
在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是这么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么刘备得二人,是否就能夺得天下呢?有的时候只能说时也命也。
凤雏也就是庞统,人很有本事,是心高气傲之人,因此也是他在东吴默默无闻的主要原因,所以后来才投奔刘备,然而刘备因此面貌丑陋,并没有给他表现的机会,待得后来显露才能,才有机会当上军事的。
但刚刚随刘备出军效力,所图谋的便是兵家必争要地、益州,虽然可以大展身手,但是也伴随着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刘备,刘备以仁义的大旗招贤纳士,要是没了这层脸面,便是丢失了立足之基,因此在庞统给出的上、中、下,三道计策中,选择了有一定风险和损失的中策。
庞统领兵引诱成都守军出城,只要将他们擒杀,在死无对证下,刘备便可以以此为借口出兵益州,也许有些事情冥冥中有了定数,庞统在乱军中被一箭,正中胸口要害,短短片刻便去世了,但在临终前却说这么一句话:今天之死,实乃命也!
这句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话里有话,以刘备的智慧未必不懂,而诸葛亮这老牌军师,更是心里明镜似的。小编分析一下,其中主要原因,可能说刘备没有天命加身,不大可能做那中原之主,且今日之后刘备卧龙凤雏不可兼得,似忽冥冥中预示着什么。
刘备失去庞统,在建功立业上又少了一份助力,而唯一的好处是,全了刘备仁义之名,在进攻益州上也算师出有名,庞统也不负君臣一场。其实人一生都在得失之间,刘备因为仁义得到不少,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就像刘备自己说的,曹操残暴,他便仁义,或者是只能仁义,与曹操和孙权相比,他毫无根基,一无所有。
也因为没有资本,曾经放过了曹操,又因为天时,让司马懿逃过一劫,累积起来在蜀汉青黄不接的时候,成了压垮蜀汉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不得不面临,兵败国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