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道路上随处可见的都是来来往往的汽车,但是谁又能想到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对于汽车这种东西十分陌生,甚至把它称为是“会跑的房子”,这是在19世纪末德国把汽车引入了中国时,人们对于汽车的认知。
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汽车现在基本上达到了家家户户都有的状态,而当时德国引起汽车的城市,不是北京和上海,而是青岛。
十九世纪末,青岛成为了全国第一座拥有汽车的城市,并且还颁发了最早的汽车牌照,而相对应的中国最早的汽车站,馆陶路汽车站也在青岛出现了。
德国把汽车引进中国,也造就了汽车在中国发展的开端,随着人们对汽车认知的不断加大,在二十世纪初,汽车在中国很多发达的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多。
一些达官贵人家中,也渐渐辞退了黄包车夫,开始选用汽车车夫来服务自己,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高贵身份。
当时人们出行的交通方式很少,大街上常见的就是黄包车,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出租车,只不过现在的出租车司机要比黄包车司机舒服多了,再就是自行车,还有的地方依然有抬轿出行的习惯,但是汽车出现无疑让人们对这种新奇的交通工具有了兴趣。
那个时候的汽车品牌很少,在北京,上海等大街上常见的汽车无非是罗孚牌,奔驰牌,福特牌,庞蒂克牌等几种有限的汽车品牌,不像现在,随便一条街上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汽车品牌。
而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叫民生牌卡车,是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制造成的,生产这辆汽车历时两年,聘请了美国人迈尔斯为工程师,在1931年的时候这辆名为民生牌的汽车正式制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