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建设特色标准体系 这四项工程已经开始实施
沂蒙晚报授权今日临沂网使用,谢绝转载!
最近几年临沂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正在逐步前进,据了解临沂将进一步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来提升城市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四项,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近日记者从全市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动员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获悉,我市将实施沂蒙红色文化标准创新工程、乡村振兴标准提升工程、新旧动能转换标准攻坚工程、公共服务标准保障工程“四大工程”,着力构建富有临沂特色的标准体系。
实施沂蒙红色文化标准创新工程。会议要求,要提炼和总结新时代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实践成果,运用标准化理念和方法将优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标准,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提升沂蒙红色文化价值内涵,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新时代沂蒙红色文化标准体系。力争到2020年,在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双拥共建、基层等领域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培育团体标准15项,在全省率先制定红色文化宣传实践地方标准12项。
实施乡村振兴标准提升工程。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重点制定一批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建设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立蜜桃、金银花等6个标准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
要围绕农业“新六产”发展,发挥沂南朱家林国家标准化示范推广平台的示范作用,在优势特色农产品、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领域,培育标准化示范典型,探索沂蒙乡村振兴标准化发展模式。
要围绕“三生三美”,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以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以及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水、改厕、改暖等农村“七改”标准制定为重点,建设国家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精品项目,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力争到2020年,在农业“新六产”领域制定国家标准7项,培育技术指标先进的团体标准15项,在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文明等领域率先制定地方标准20项。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标准攻坚工程。要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标准化水平,用标准化手段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市场,以标准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要加快提升新兴产业标准化水平,瞄准八大新兴产业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文化、旅游、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标准,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信息化与社会化共融进步。
力争到2020年,在优势产业领域制定国际标准数量达到10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0项,在传统产业领域培育团体标准20项,在安全生产等领域制定通用地方标准10项。
实施公共服务标准保障工程。要把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中,围绕建设“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环境,全面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制定政务服务工作规范,特别是“一次办好”、“零跑腿”地方标准,并按标准实施管理、履行职能。
力争到2020年,在政务公开、简政放权、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特色小镇等领域制定国家标准3项,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制定地方标准15项,制定先进、适用的团体标准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