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志愿者徐先生在南京江心洲巡江时,发现一只老鹰飞行时坠江。徐先生用渔网捞起老鹰,并交给警方。经判断,这是一只黑耳鸢,可能是因为中暑坠落。经过兽医救治后,黑耳鸢被放归自然。
中央气象台8月12日18时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8月13日白天,陕西中南部、四川东部、重庆、河南、湖北、山东南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北部和东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东部、内蒙古西部等地有35~39℃高温天气。
其中,陕西东南部、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和东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部和东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40-42℃,局地可超过42℃。
气象部门提醒,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除特殊行业外,停止户外露天作业;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要特别注意防火等。
不仅仅只有鹰会中暑,8月11日,江苏南京,一辆货车上载着的十几头牛,因天气炎热在高速上集体热晕。司机将车停靠在收费站,用水桶放水给牛降温,不料自己也差点热中暑,于是紧急求助消防。消防迅速赶到,收费站工作人员引导车辆,配合消防对载牛车辆物理降温。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夏天出门记得准备防晒霜。10:00-16:00最好不要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段时间阳光最强,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这个时候一定要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护,比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墨镜,有条件的话最好涂防晒霜。
并准备充足的水和饮,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可服用防暑降温药物,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必须放在手边,以防紧急情况下使用。
外出时尽量选择棉麻丝面料,少穿化纤服装,避免大量出汗时散热不及时,造成中暑。
老年人、孕妇和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炎热季节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