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蜀国挺了29年,魏国入侵刘禅还有5万兵马,为何投降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诸葛亮为报答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辅佐刘禅,最后诸葛亮活活累死在了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蜀国的百姓个个心慌意乱,大家都觉得没有诸葛亮蜀国要灭亡了,庆幸的是刘禅在诸葛亮死后又坚持了29年,最后有兵马数万的情况下,阿斗为何要打开城门投降呢?这和蜀国当时的国内环境和其他国家的国力有很大的关系。

先说蜀国,诸葛亮一生都奉献给就蜀国,先是跟随刘备,刘备死后又辅佐其子刘禅。诸葛亮的后半生都奔波在北伐的路上,这时的诸葛亮是全国的顶梁柱。在这个顶梁柱倒下后,姜维接替了诸葛亮的工作,这时的老百姓整天生活在恐慌之中。

姜维的战略让蜀国加快走向灭亡,姜维的战略是坚持北伐,诸葛亮已经六次北伐都没有成功,姜维能成功吗?此时的姜维应该改革创新,不应该走诸葛亮失败的老路,坚持北伐,就是劳民伤财。

在战争中打仗就是烧钱,烧粮食,恰恰蜀国在这三国中实力是最差的,蜀国地形地貌比其他两个国家都要优秀,易守难攻!如果一心的治理国家,坚持改革开放,北伐这么多年粮食产量和人丁肯定会大幅度增长,可惜姜维走了北伐的老路。

在每一次北伐的路上都以失败告终,丢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本可以繁花似锦的蜀国被姜维折腾的人口凋零,兵力越来越少,百姓的幸福感彻底丧失。蜀国的大将远不如从前,老爹刘备还在的时候,张飞关羽诸葛亮赵云等等,就不缺武将谋士。

到了刘禅这里诸葛亮也去世了,此时此夜难为情蜀国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境地了。姜维这种二把手的人也能掌管大局,三国早期时候打酱油的魏延,在这时竟然成为一名大将!而魏延之后,再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将领,再也看不到蜀国人才济济的场面了,刘禅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再说魏国,魏国在三个国家中一直属于强国,属于发达国家。曹丕死后司马家接手魏国,在蜀国三番五次的集结人力来北伐的时候,魏国一直在修养,扩大城池增加人力财力。这时的魏国人口已经达到1300万,是蜀国的十倍之多,所以在打起仗的时候,魏国毫不担心缺乏兵源的问题。倒是蜀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北伐,精壮的兵源十分稀少。

魏国大军来袭蜀国,兵力明显不够,姜维还在北伐战争中,想回来救援都来不及,自己还自身难保,根本没时间去支援老家那边。在所有人心慌意乱之时,刘禅打开城门,把42年底建国大业拱手相让给魏国。这时的百姓不是想着和魏国对抗到底,而是想着魏国早点吧蜀国收回去,因为只有这样,老百姓的日子才会安稳。

有人说刘禅才是大智若愚,如果硬拼下去,蜀国只会牺牲所有兵力,就连刘禅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明白自己的处境,明白百姓的想法,拱手相让又如何?

举报 分享 2022-04-22 05:42:55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