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要杀杨修?就这三大理由,不杀都不行!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文学家,今陕西华阴人,是太尉杨彪之子,河北袁术的亲外孙。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才思敏捷。在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后因才华出众,被曹操看中,改任丞相府主簿。
自打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刚开始,杨修负责的所有事情都很让曹操满意,对他得到才华曹操自叹不如。
杨修一生著作颇丰,结集成册的两文稿已失,著有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凡等十五篇。今共存作品数篇,其中有《答临淄候笺》、《节游赋》、《神女赋》
哪曹操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这样一个才华出众、当世的大文豪痛下杀手呢?这三大原因,不杀都不行!
其一、杨修恃才自傲、行为过于不检点,与太子和重官员往来过密,受人钱财。
在曹操被汉天子献帝封为魏王后,立太子之事成了众官员心中的头等大事。曹操开始最喜欢和自己一样文采出众的曹植,但发现曹植多次是在杨修的暗中协助下通过了考核,让曹操心生不满。
杨修因为工作的缘故,是属于最贴近曹操和掌握核心机密的人物,就连成了已经成了太子的曹丕和文武百官都在对杨修万分巴结和曲意奉承,加深了曹操对杨修的猜忌。
其二、时常卖弄小聪明,揣摩上意,让曹操在众人面前没有了秘密。
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曹操就亲自来视察了。看完之后,一声没有言语,拿过笔来,只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离开了。杨修看见后,就告诉工匠立刻重修,说是曹丞相嫌门太大了。
有人给曹操送来一盒点心,曹操吃了一块后就放到自己的案头,随手在盒子上写了个“酥”子就离开了。杨修进来看到后,打开盒子和大家一起分着吃掉了,说这是曹操下的命令,这个“酥”字拆解开来就是一人一口“酥”的意思。
其三、耍耍小聪明也就罢了,却胆敢在重大的军事行动中妄揣上意,扰乱军心。
曹操领兵平定汉中,战局陷入了僵局。打又打不过,想退兵又因寸功未建,正处在进退两难之时,左右将领纷纷请命应该怎么办?曹操看着案上没有吃完的鸡肉,随口说了声:“鸡肋而已。”
众将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唯独杨修告诉大家:“你们都赶紧收拾营地,曹公决定要撤军了!”
看到大家没人相信,杨修接着说:“曹公说到鸡肋的意思,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呀!这就是要撤军的意思。你们听我的没错,赶紧收拾营地吧,省的一会命令下了你们手忙脚乱的!”
曹操正在帐中考虑这仗怎么打下去,突然听得外面一阵纷乱的声音,于是他披上衣服出账查看,发现众将领和军士们正在拆除营帐装车呢。
曹操大惊,忙问道这是谁下的命令?曹仁过来回答道,是杨修说曹公要退军了,提前让我们准备。曹操不解,曹仁就把杨修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曹操听后勃然大怒:“军中要事岂能儿戏?杨修不知进退,妄揣上意,乱我军心,该杀!”
可想而知,有了上述这些原因,杨修的小名能保住才奇了怪了!自古到今,聪明过头的下场都不怎么样,印证了一句好: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