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关羽最怕的人是他,一听他咳嗽,不敢动了?

如果问三国迷,谁是三国时代最勇武的将领,也许答案会各有不同,毕竟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公认的第一武力是吕布,但是在正史中,吕布更以骑射见长,更何况,历史中真正可以成名的将军,不是靠单挑的勇猛,而是靠指挥部队,攻必克战必取的战绩,靠战术谋略,统御部队,激励士气的综合实力,单挑只能算是艺术作品的美好想象而已。因此,如果换一个角度,问谁是三国时代军事成就最高的,可以配得上“战神”这个称号的名将,估计争议就不会太多了,大多数人会选择关羽。

的确,关羽有着三国史书上为数不多的,光辉的斩将成绩,一个“刺颜良”足以笑傲同侪,他得到的“万人敌”的评价,也是历史对关老爷个体战斗力的肯定。在综合指挥大规模部队作战方面,关羽也同样有着经典的成功案例,那便是水淹七军,斩庞德,俘于禁,兵锋直指洛阳,威震华夏。鼎盛时期的关羽,作为刘备集团的最大支柱,足有一方诸侯之气势,不比孙权在江东的势力和影响力差多少。当然,这个世界上可以有常胜将军,不可能有永胜将军,关羽在巅峰期到来之后,迅速地滑落至谷底,“走麦城”在今天都是形容一个出色人物,不可避免地面对失败时的形象比喻。

更何况,关羽一生中的失败,并不止走麦城这一次,徐州“降汉不降曹”一定是战神不愿回忆的污点。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军事行动中,关羽也有几次受阻的经历,比如为曹操镇守长江要塞的文聘,就数次据关羽于江夏城外,并且主动出击,烧毁过关羽的战船和辎重,还有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的斗士乐进,也曾经有过击退关羽的战例。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成熟将领,关羽当然不会因为自己的这些失败,而对文聘和乐进等人产生什么畏惧心理,大不了从头再来。可是,这不意味着关羽对任何敌人都不惧怕,因为有一个人的名字,让他听到之后,还是很头疼的,甚至此人敢夸下海口,说自己只要一咳嗽,关羽都会吓得立刻不敢动了。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吹牛啊?还真不是,因为说这话的人,是东吴数一数二的顶级名将,甘宁甘兴霸。而甘宁说关羽的那些话,也是有史书记载的,并且经过了事实的证明——那是在关羽单刀赴会威震东吴后,双方开始了公开的冲突时,发生的故事。当时,关羽率领三万人马主动攻击益阳,并且从中选出了五千精锐部队,打算半夜强行渡河,袭取益阳。负责驻守益阳的主将是直接领教了关羽威力的鲁肃,副手则是名将甘宁,面对着关羽的汹汹攻势,鲁肃很担心,但甘宁却毫不在乎地说,关羽没什么了不起,只要自己再多带五百兵,驻守在渡口处,关羽一听到自己咳嗽,他就立刻不敢动了。鲁肃一看甘宁这牛吹大了,自然是将信将疑,索性给他增加了一千精兵,让他到前线对抗关羽。结果,神奇的现象发生了,关羽在听说甘宁驻扎在险要之地后,果然立刻放弃了连夜渡河强攻的计划,反而选择了就地扎营,不敢前进一步。因此,后人将关羽没敢行动的那个地方,称之为“关羽濑”。

这样一来,关羽被甘宁一声咳嗽,便吓得不敢动的名声就此传开了。实话实说,关羽和甘宁作为蜀汉和东吴双方的顶级将领,他们一旦开战,应该是胜负难料的,那么,以关羽的性格,真的那么怕甘宁吗?后世对此也有很多人做出过解释,基本意思都是在说,关羽因为军事行动暴露了,五千人在过河的时候,一旦被甘宁的一千多人半道伏击,必然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有败无胜,所以干脆卖了个便宜给甘宁,随他说大话好了。归根结底,只是双方在开战前的试探性军事手段,未必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关羽也不是在真的连甘宁的咳嗽都害怕,换上别人这么吹牛,关羽也一样不会贸然行动。这种说法当然有其道理,但在老乐看来,这未必不能证明关羽对甘宁的惧怕,因为以关羽的高傲性格,他本来就耐不住敌人的“激将”,甚至是自己人中的马超和黄忠,汉寿亭侯都想要找机会与之较量一下,何况是甘宁对自己如此严重的挑衅呢?

因此,想要分析关羽当时的心态,需要参考他此前的失败经验,前文也提到过,关羽曾经接连被乐进和文聘打败,都是强渡江河,惨遭失败的类型,那几场战争发生在公元213年,而甘宁“吓唬”关羽这次战争,发生在公元215年,因此,甘宁敢说下大话,应该是算准了关羽渡水强攻战经常失败产生的心理阴影,因此他采用这种心理战,扩大了关羽的心理阴影面积,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东吴,都被单刀赴会的关羽吓破了胆,甘宁必须用这种气魄,扳回颓势,恢复东吴将士的信心和士气。正所谓战场上虚虚实实,兵不厌诈,当关羽得知甘宁如此混不吝地对自己卖狂的时候,估计愤怒和斗志是充足的,但是考虑到数次强渡失败的教训,他还是选择了忍耐。所以说,甘宁一声咳嗽,吓得关羽不敢动,也许就是甘宁在心理战中取得的一次胜利,而关羽怕的也许不是甘宁,而是此前多次的失败教训,但关羽怕了就是怕了,实在没必要“为尊者讳”,处处美化关老爷的神勇胆魄。

举报 分享 2022-04-18 06:16:26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