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差点当不上皇帝?成化晚期明宪宗朱见深为何动了废太子的念头?
明孝宗朱祐樘出生于成化六年七月,出生之后朱祐樘并未受到明宪宗朱见深的宠爱。从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这点,朱祐樘是成化十一年被立为太子的,而在被立为太子之前,他的生活状况几乎是空白。
朱祐樘幼年不受宠的理由应该有三:1.朱见深当时独宠万贵妃,希望万贵妃能生下儿子,届时可立为太子。朱见深的长子是成化二年出生的,次子却出生于成化五年,三子即朱祐樘,出生于成化六年,四子朱祐杬出生于成化十二年,之后朱见深的儿子才越来越多。从朱见深的儿子出生的时间可以看出,出于朱见深于成化四年之后开始宠幸其他妃子,但他对万贵妃从来都没放下希望。2.朱祐樘的母亲纪氏身份低微,只是普通的宫女,她是去世之后才被追封淑妃;3.朱见深并不喜欢纪淑妃,本来按照规矩,在生育之后,纪淑妃就应该得到册封,朱见深却在她死后才追封,足以证明朱见深并不喜欢纪淑妃。由此看来,朱祐樘更像是朱见深不经意间宠幸了个宫女生下的儿子,难怪没有得到朱见深的宠爱。
朱见深的王皇后无子,长子和次子早夭,即便是朱祐樘此前的身份多么低微,他也已经是朱见深的年纪最大的儿子,太子之位也自然而然地落在他的身上。成化十一年,朱祐樘正式被封为太子。本来,朱祐樘的太子之位是很牢固的,但据史料记载,朱见深曾经动过更立太子的念头。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见深当时宠信御马监太监梁芳、韦兴等人,内宫的财务也归梁芳掌管。梁芳、韦兴肆意建造宫殿、购买宝石玩物等,以供朱见深玩乐。一天,朱见深检查内帑(皇帝的私财),发现内帑没钱了。于是对梁芳等人说:“内帑没钱,都是你们俩干的。”梁芳狡辩说:“钱都花在皇上您身上了。”朱见深又说:“我不与你们计较了,但后人必会与你计较。”梁芳心中害怕,所谓的后人指的应该就是东宫太子朱祐樘。当时朱见深有点宠爱兴王朱祐杬,韦兴给梁芳出了个主意,就是跟万贵妃讲一下,让万贵妃收朱祐杬为养子,并怂恿朱见深废掉朱祐樘,改立朱祐杬为太子。
据说朱见深听取了万贵妃的意见,确实想更立太子,并稍微透露点口风给他最信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怀恩伏在地上哭泣,劝谏说:“这事我死都不敢从命,否则就算陛下不杀我,天下人也会杀我啊!”朱见深大怒,把怀恩发配到凤阳去了。后来,泰山发生地震,天象示警,朱见深才放弃更立太子的念头,并为朱祐樘选妃。
时上钟爱兴王,或为芳计曰:“不如劝昭德劝上易之,立兴王,是昭德无子而有子,兴王无国而有国也,如此可以保富贵于无穷,岂直免祸哉!”芳大以为然。言于昭德,昭德劝上易储,怀恩在司礼监,曰:“此事只在怀恩。”上问召怀恩,微露其意,恩免冠叩头曰:“奴仆死不敢从,宁陛下杀恩,无使天下之人杀恩也。”伏地哭泣不起,上不怿而罢……会泰山震,内台奏曰:“泰山东岱,应在东朝得喜。”乃解。上曰:“彼亦应天象乎?”曰:“陛下即上帝,东朝,上帝之子也,何谓无应?”上首肯,始诏为东驾选妃,不易太子矣《王文恪公笔记》
此事最早出自明朝名臣王鏊写的《王文恪公笔记》,清朝毛奇龄写的《胜朝彤史拾遗记》和张廷玉写的《明史》也有此事的记载,但事情的记载却有出入,而且相互矛盾。例如《胜朝彤史拾遗记》中记载这事情的前半段,却对怀恩劝阻朱见深之事只字不提,只是强调万贵妃怂恿朱见深废太子。
王鏊于成化十一年中了进士,走上官场。成化十八年(1482年)后,王鏊任翰林编修,并于弘治二年(1489年)参与编修《明宪宗实录》。王鏊本是成化年间的大臣,此事有可能他亲身经历,但即便如此,《王文恪公笔记》中关于此事的记载也有很多出入,让人疑惑不解:
1.王鏊在自己的笔记中记载此事,但他参与编修的《明宪宗实录》中却没有此事的记载。
2.此事发生的时间存在矛盾。此事应该是发生在成化二十一年,因为怀恩是在这一年被贬到凤阳的,这一年确实有过很多天气异象,包括有流星、泰山地震等,但兴王朱祐杬却是在成化二十三年七月才册封的。朱祐樘的皇后孝康敬皇后也是成化二十三年才被选上太子妃子,以时间推算,朱见深下旨为朱祐樘选妃最早也是成化二十二年。
3.关于万贵妃。按照王鏊的记载,万贵妃应该收朱祐杬为义子,才能“是昭德无子而有子,兴王无国而有国也”,但任何史料均没有这样的记载。另外,各种史料中关于万贵妃毒害朱祐樘的记载均是在朱祐樘6岁前后,成化二十一年时朱祐樘已经17岁了。多年对朱祐樘不闻不问的万贵妃为何会突然怂恿朱见深废太子呢?况且,废掉朱祐樘太子之位对于当时的万贵妃来讲没有任何好处。
4.怀恩被贬说法不一。《明孝宗实录》记载怀恩被贬的原因是“晚罹谗譛,司香祖陵,天下以为诎,上在东宫时已悉知之”,即私下散布流言。至于散布的是什么流言,史料并没有记载。可见,当时怀恩贬的原因是不确定的。如果说怀恩散布的这个流言就是阻止朱见深废太子,那也说得通,也表明此事是比较隐密的,也符合王鏊的说法,朱见深只是私下向怀恩透露点口风而已。问题是,怀恩作为一名老太监,这点人情世故还是懂的,事关宫闱之事,怀恩如何敢扩散此事?另外,朱祐樘还是太子时又怎么知道怀恩曾阻止朱见深废太子。在王鏊的记载中,怀恩被贬之后,另外一个叫覃昌的人曾送一盒黄金给当时的内阁首辅万安,希望万安出面阻止此事,但万安拒绝了。
由此看来,王鏊的记载也并非完全真实。王鏊的《王文恪公笔记》恐怕也是弘治年间才写的,对于成化年间的一些事情,他可能知之不详,只能凭自己的记忆或猜测却编写,造成难免有不实之处。我个人认为,朱见深当时确实是动了废太子的念头,怂恿他的应该是梁芳和韦兴。这两个人深受朱见深的宠信,凭他们受宠的程度,足以怂恿朱见深废太子。有两个地方可以看出这点:1.梁芳和韦兴亏空内帑,朱见深生气归生气,居然不处罚他们?2.成化二十一年正月时有流星划过,朝中群臣纷纷弹劾梁芳、韦兴等人,要求处罚他们,但朱见深置之不理。后来,群臣又要求遣散500多名朝奉官,李孜省、邓常恩、继晓等一大批人都被驱逐,梁芳和韦兴又躲过一劫。这两件事都说明梁芳和韦兴受到朱见深的极度宠信。
此事应该和万贵妃关系不大,当时她都55岁了,已经老迈,如果万贵妃想怂恿朱见深废太子,她早就做了,何必等到成化二十一年?梁芳和韦兴曾巴结万贵妃,这难免让人想到万贵妃也参与此事。
另外,朱祐樘继位后对这些人的处理也能表明问题。刚继位时,朝中很多大臣都要求处罚万贵妃的家人和梁芳、韦兴等太监,朱祐樘的做法是宽恕了万贵妃的家人,却将梁芳、韦兴等太监贬到南京。这就表明他和万贵妃至少没有仇恨,也粉碎了一些史料中关于万贵妃毒杀朱祐樘和他的母亲纪淑妃的说法,同时表明他对梁芳、韦兴等人很不满。召回怀恩是因为曾照顾朱祐樘的另外一名太监覃吉向朱祐樘举荐了怀恩,只是不知道这个覃吉是否就是王鏊的记载中的谭昌,王鏊可能把名字搞错了。如果是的话,那么朱祐樘显然是在继位后才知道怀恩曾因他而被贬,他召回怀恩就可能有报恩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