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才女: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
东汉才女: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
班昭,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又号“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为妻。她爱好历史,完成班固未竟的《汉书》。汉和帝即位后,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她曾参与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在父辈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十四岁时,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去世很早,但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
班昭的兄长就是镇守西域,发明“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两个成语的大名鼎鼎的班超。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年迈的班超久镇西域,思念故土,上书朝廷,请求回朝。班昭为求把班超召回朝,上疏汉和帝:”班超刚出塞时,就立志捐躯为国,时逢陈睦被害,班超以一己之力,辗转异域,幸亏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当初跟随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班超年满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尽报国,已力不从心。如有突发事件,势必损害国家累世的功业。我听说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休息不服役的时候。因此,我冒死请求陛下让班超回朝。班超在壮年时候,竭尽忠孝于沙漠之中,衰老的时候则被遗弃,而死于荒凉空旷的原野,这真够悲伤可怜啊!如果班超逝命丧异域,边境有变,希望班超一家能免于牵连之罪。”
奏章送上,和帝看后非常感动,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返乡。
《汉书》的写作始于班昭的父亲班彪,可惜没写多少篇幅就去世了。他的遗愿由儿子班固来继续完成,班固也是一个出众的历史学家,他开始续写《汉书》。可是,班固也未能完成。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被牵连,死于狱中。《汉书》未成,稿本散乱。汉和帝下诏,让班昭到东观藏书阁,将《汉书》续写完成,班昭继父兄遗志,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八表:《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经数十年的光阴,一部由班彪起头的煌煌巨著终于完成,而班昭,一个女性的名字,也因此彪炳史册。但她却也很是谦恭,在这部史书上,从来都是标注着作者为班固,自己的名字却不着一字。除此之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颇有贡献,曾教授大儒马融等诵读《汉书》。
汉和帝还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故称为“曹大家”(班昭夫家姓曹)。每逢各地贡献珍贵稀奇物品,就叫班昭作赋赞扬。
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特许班昭参与政事。班昭为政勤奋,邓太后非常满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的国相。
《汉书》刚面世时,许多人读不懂,同郡马融便拜伏在藏书阁下,跟随班昭学习《汉书》;后来,皇帝又下诏书,叫马融的哥哥马续接替班昭,完成《汉书》。
永初七年(公元113年)正月,班昭之子曹成出任陈留郡长垣长(今河南长垣县),班昭随其子到长垣就职。进入长垣以后,班昭追忆先贤,触景生情,仿父亲班彪《北征赋》写成《东征赋》。班昭年逾古稀而逝,享年七十多岁,邓太后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使者监办班昭的丧事。
班昭倡导的女性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她写的《女诫》作为“女四书”之一,极大地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也被后世女权主义强烈抨击。其实,《女戒》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说它是书,有点不太确切,它仅有千余字,说它是篇文章来教导家中女性,或许更合适些。不料,此文传出后,京城世家争相抄诵,不久便风靡宇内。就内容而言,实是开“男尊女卑”理论系统教育之先河,也许班昭开始并没有想到,此文会对中国的传统思想教育产生这样大的影响,也许这并不是她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