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服饰、军械的考究,古代战阵的充分复原,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剧

不管是什么时候,历史是有规矩的,历史剧也是有尺度的。不过,前有恶搞小品花木兰,如今又有热门手游将岳飞设计为“肉袒牵羊”的形象,自然是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的亵渎,也是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不尊重。

这样的历史剧作品,不仅会影响观众对于历史文化的看法,而且还会产生曲解,甚至影响部分青少年的历史文学观,恐误人子弟。

不过,荧幕上也有不少优秀的历史正剧作品,例如《康熙王朝》、《雍正皇帝》、《末代皇帝》、《大秦赋》等,它们都是符合历史的电视剧,被誉为历史正剧,评分也是非常高。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去年的热门电视剧《大秦赋》,这里面对于服饰盔甲、军械的考究,包括装束打扮,乃至于古代的战阵等,都得到了充分复原、刻画,为达到真实拍摄效果,剧组没有大量采用特效来制作,而是凭借精湛的道具和演技过硬、真实的演员,和剧组全体人员的统筹,高度还原战国历史画面,这才叫做历史正剧。

在《大秦赋》的第一集,就刻画了一场十分精致的战阵场面。当吕不韦带着公子等人逃回秦国,去遭遇了赵国骑兵的追赶。刚好赶上一队秦兵护卫,但是对于赵国骑兵来说,这队秦步兵简直就是手中玩物。

两轮小战下来,秦兵就所剩无几,战斗力也是直线下降,像样的防御阵型也是难以久抗。确实,当时的赵国骑兵可谓是骁勇善战,正是老君王赵武灵王的励精图治,经过“胡服骑射”以后,才为赵国锻炼出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赵国军队随即灭掉中山国,赶走了其他边域势力,其战斗力也是不逊于魏国的魏武卒,也成为当时秦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大秦赋》着重刻画的这一战斗场景,包括对于赵国骑兵、秦步兵服饰,都是前期做了大量的史学研究,基本上就和数千年前的赵军和秦军别无二致。

同时,在赵国骑兵和秦步兵的交锋过程中,也着重体现对于战阵的使用,圆形骑射阵是赵国骑兵进行移动攻击的方式之一,以移动增加与敌军的攻击范围,并且骑兵对峙步兵,还是在平原之上,赵国骑兵也是有着天然的优势。

其次,除开服饰,还有军械或者刚刚提及的战阵这些,更为重要的还是对于人物的刻画,带队的赵国骑兵将领李坚,可是赵国的柱国大将,对于骑兵包括阵法也是深谙于心,对秦国百夫长的对抗,显得游刃有余,甚至就如同李坚大将在世一般,人物的整体形象偏向于历史化,而绝非演绎化。

除开第一集小规模战斗场面,后面秦国在攻击魏国都城大梁的时候,也是足以可以看出剧组的精心制作。魏秦两军对垒,秦军在平原地区摆开阵式,而魏军依靠大梁都城防御,场面十分到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对于云梯攻城的普遍运用,这是古代攻城战的主要利器。

然后,就是临车,临车可以理解成可以移动的高大堡垒,也可以说就是云车,可以直接移动到城墙台,然后铺开挡板,临车里的士兵就可以直接进入城墙台攻击,只要攻其一点便可全破,并且通过临车的上下通道,兵员可以不断补充,除非临车被破坏,失去投送能力。

同时,还采用了弓弩阵、投石阵等比较主流的战国攻城方式,这些都是剧组对于历史的正视,并且还参考历史顾问建议,对于这场攻城战做出了全方位的调整,倾向于在创新的同时,也是要兼顾历史所蕴含的真实性。

当时,魏国的大梁都城,城防确实是及其厉害,周边的可隐蔽攻击点都是被破坏,整个大梁都城外围就是一大滩平地,这也就让都城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来防备秦军。还有一点,魏国迁都以后,几世国君接连修建大梁城防,高大厚实是大梁都城不可轻易被攻破的主要原因。

在大战争的场景中,剧组往往不会去计较一个群众演员的投入成本,反而会在大场面安排更多的群众演员,为达到士兵效果,还提前进行各类战术训练,确保拍摄时能够达到史实场面效果,《大秦赋》动用数千,近万人的群众演员,耗资上亿的拍摄经费,确保了大秦赋在战争戏类别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在《大秦赋》战争场面中,不仅是一个阵型,而是多个阵型的变化,还有各个兵种的配合上阵,这都是需要剧组包括顾问指导团队提前和在拍摄时仔细指引,确保每个走位,每支箭矢、每队列小阵都符合战国时代的行军规范,而不是肆意创造,可以小改动,但是整体军事场面也都是以战国时代背景为主,这也是《大秦赋》的取胜史实之处。

纵观整部《大秦赋》电视剧,不管是从服饰、兵器器械、场景调度、楼宇使用,还是从数千演员本身来说,都算是对得上“制作精良”这四个字,豆瓣评分也是高达8.9分,也是算这几年评分最高的电视剧之一了。

所以说,真正贴切史实的电视剧,不管是在资料整理,还是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投入比,之所以最近几年的泛历史剧比较多,很多就是采用走流量小生的模式,哪个演员赚钱就是主演,完全不会考虑影视剧的整体风向和史实感,这很容易让观众对于历史知识停留在荧幕上,或者被直接带偏。

历史剧是严肃的,也是具有规范的,改编也需要尺度,这是对于历史最基本的尊重!

举报 分享 2022-04-12 07:53:17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