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有八位“征西将军”,镇守西线地区,抵挡蜀汉进攻!
四征将军,包含了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汉朝时期,四征将军属于杂号将军的范围,也即一开始的地位不是太高。但是,曹操建立曹魏后,提升了四征将军的地位,促使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官职。其中,就曹魏的征西将军来说,执掌了西线地区的兵马,并承担了防御蜀汉的重任。在曹魏历史上,一共有八位征西将军。
第一位征西将军是夏侯渊
早在东汉末年,夏侯渊就跟随曹操起兵了。建安初年(196年),迁为陈留太守、后又迁颍川太守。建安五年(200年)八月,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以夏侯渊行督军校尉职。十月,袁绍败,夏侯渊督运兖州、豫州、徐州军粮,当时军中粮乏,夏侯渊及时运输补给,军势遂得以重振。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操返回邺城。夏侯渊行护军将军职,督朱灵、路招等驻长安,击破聚众数千据五关道口作乱的南山贼刘雄(又作刘雄鸣),收降其部,刘雄逃奔汉中。公元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夺取了汉中之地。当然,曹操也不可能一直留在汉中。于是,他册封夏侯渊为征西将军,从而镇守汉中、关中等地。
众所周知,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和咽喉,这促使刘备不会放弃对汉中的争夺。公元217年,刘备正式发动了汉中之战。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军至阳平关,夏侯渊率张郃、徐晃等将与其相拒,以徐晃破陈式、张郃驻广石,刘备攻而不克,双方相持至第二年。公元219年,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同年,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
第二位征西将军是张郃
张郃出自冀州之地,原本是冀州牧韩馥的部下。公元191年,袁绍夺取冀州后,张郃开始跟随袁绍。不过,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后,张郃临阵倒戈,归降了曹操。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张鲁,抵达陈仓,准备从武都郡进入氐族部落;氐族人挡住道路,曹操派张郃率领大军讨伐梁兴和氐族首领窦茂所部。不久从散关入汉中,派张郃率五千步兵在前开道,一直到阳平。同年十一月,张鲁投降,汉中平定。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张郃跟随曹真前去迎敌。在街亭之战中,张郃击败了马谡,迫使诸葛亮无功而返。于是,魏明帝曹叡册封张郃为征西车骑将军。但是,公元231年,司马懿要求张郃追击蜀汉大军,因为遭到了埋伏,张郃丢掉了性命。
第三位征西将军是赵俨
赵俨出生于东汉灵帝建宁年间。自小熟读经史,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精明练达的性格。年届弱冠,就称誉乡里。与阳翟辛毗、许昌陈群、定陵杜袭并称颍川四大名士。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赵俨二十七岁,带着家小投奔曹操,曹操上表汉献帝,任命赵俨为朗陵(今河南确山南)县的县令。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讨荆州,派赵俨兼任章陵太守,并提升他为都督护军,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后又担任丞相主簿,调任扶风太守。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赵俨曾协助曹仁抵挡关羽。公元240年,赵俨被册封为征西将军,执掌曹魏在雍凉地区的兵马。公元245年,赵俨去世。
第四位征西将军是夏侯玄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泰初(《三国志》等作太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大将军曹爽的表弟。夏侯少有名望,仪表出众,时人称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袭封昌陵乡侯。魏明帝时,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羽林监。公元239年,曹芳继位后,拜散骑常侍、中护军等官职。
后来,大将军曹爽任命夏侯玄为征西将军,从而帮助自己控制曹魏西线地区的兵马。公元244年,夏侯玄和曹爽一起进攻蜀汉的汉中之地,结果吃到了败仗,这损害了他们在曹魏将士中的威望。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值得注意的是,手握重兵的夏侯玄没有反击司马懿,而是回到了洛阳。公元254年,司马师除掉了夏侯玄。
第五位征西将军是郭淮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后,册封郭淮为雍州刺史。自公元249年,夏侯玄被调走后,郭淮接替了征西将军这一官职。公元250年,郭淮被晋升为车骑将军。公元255年,郭淮去世。对于郭淮来说,长期镇守曹魏的西线地区,和诸葛亮、姜维多次交手。并且,郭淮可以说是司马懿的心腹,这也是高平陵之变爆发后,夏侯玄无法起兵反抗司马懿的原因之一。
第六位征西将军是陈泰
陈泰(200年~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司空陈群之子。高平陵之变后,为了避开朝廷内部的斗争,陈泰又主动要求外出任职。他被调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刺史,代替原刺史郭淮,并加奋武将军,处于对蜀作战的前线。
公元255年,郭淮去世后,陈泰被册封为征西将军,并执掌曹魏在雍凉地区的兵马。公元256年,陈泰回到洛阳,担任了尚书右仆射等官职。公元260年,因为司马昭弑杀了皇帝曹髦,陈泰非常悲伤,在不久之后病逝。陈泰去世后,由其子陈恂袭爵。陈恂无子,他去世后,便由弟弟陈温袭爵。
第七位征西将军是邓艾
曹魏后期,邓艾多次抵挡了姜维的进攻。公元257年,邓艾被晋升为征西将军。公元263年,司马昭调集了18万大军,正式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这场战役,虽然钟会率领的主力被姜维所阻挡。不过,邓艾偷渡阴平,包围了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公元264年,因为自己居功自傲,再加上钟会等人的诬陷,邓艾被冤杀。
第八位征西将军是司马望
最后,司马望本来是司马孚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伯父司马朗。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望跟随司马懿征讨王凌。这场战役后,司马望被封为永安亭侯。曹髦即位后,司马望来到雍凉地区,担任了征西将军等官职。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望升任骠骑将军。同年八月,司马望又接替何曾任司徒。次年十二月,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司马望受封义阳王,食邑一万户,配给他士卒两千人。
泰始四年(268年),吴将施绩进攻江夏郡,朝廷命司马望统率步骑兵共两万人,出屯龙陂,又授予他假节。不久,荆州刺史胡烈击破施绩,司马望于是班师回朝。同年,吴将丁奉等人又进攻芍陂,司马望又率诸军迎击,司马望还未到,司马骏就击退了丁奉。不久,司马望被拜为大司马。泰始七年五月辛丑日(271年6月17日),司马望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赙赠许多财物,赐谥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