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共有8个儿子,刘启继承皇位,剩下几个结局咋么样?
汉文帝刘恒的子嗣不多,但前代王妃到底是生了四个男孩,还是三个男孩,司光马迁的记录也有点糊涂。皇后窦氏生了两个男孩,也就是汉景帝刘启与梁孝王刘武。还有两个男孩,代孝王刘参与梁怀王刘揖,其母后是谁,史记也没说清楚。
汉文帝刘恒是薄姬之子,薄姬最早是魏王豹的姬妾,后来魏王豹谋反,被韩信率军平定,薄姬就被当作俘虏送进了汉宫的掖庭里干苦力。忽一天,刘邦突然心血来潮,跑到掖庭视察工作,瞄中了正在洗衣服的薄姬,只被一夜宠幸就生了刘恒。
汉朝立国之初,为保障边境的稳定,刘邦把韩王信的封地改到了代地,以防御匈奴。韩王信打不过匈奴,就干脆造反,被刘邦平定。这时刘恒刚满8岁,刘邦就把匈奴为患的代地封给了刘恒,称之为代王,看来刘邦不太喜欢这个薄姬之子刘恒。
刘邦两脚一蹬,吕后就开始了后宫的清算运动,凡被刘邦宠幸过的后妃,太多人的下场不太美好,当时把刘邦迷得晕乎乎的戚夫人甚至被做成了“人彘”。薄姬并不得宠,一生跟刘邦也就那么一次,吕后还是可以忍,就把她送到了儿子身边。
薄姬把代王刘恒调教得很好,刘恒也是个大孝子,曾亲尝汤药为母医病,被评为二十四孝之一。刘恒长大之后,到了婚娶的年龄,薄姬为其做主,娶了代王妃。代王妃也很争气,接连生了三个还是四个男孩,但好景不长,都在短时间内死了。
前面说了,史记对代王妃的记录语焉不详,还前后矛盾,这里有一定问题。《史记·孝景本纪》里记录为生了三男,窦氏得宠后,前后死。而《史记·外戚世家》里记录为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为帝前王后死,代王为帝后王后四男病死。
如果相信《史记·孝景本纪》所说,是窦氏得宠后,代王妃所生的三男早夭,那么窦氏就有了为争宠而谋害代王妃的儿子的嫌疑了。但我认为这个可能性不大,刘恒与其母后薄姬都是比较贤明的人,窦氏若真敢连杀三子,很难做到不被发现。
因此《史记·外戚世家》里的记录可信度就更高了,代王妃应该是生了四男,在刘恒来长安之前,代王妃就死了,刘恒继位为汉文帝后,代王妃的四个儿子也死了。但为什么代王妃与四个儿子相继在短时间内死亡,而史书也没详细记录呢?
我们来回忆一下当时的大环境。刘邦驾崩之后,吕后专权,朝廷里面插满了外戚的势力。同时,吕后还把吕氏宗族的女儿嫁给各地的封王,淮阳王刘友、梁王刘恢都是因为娶了吕女而死亡的。这就有一种可能,刘恒当时也是娶了吕女为妃。
薄姬是一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要不也不能在吕氏的清洗运动中抽身而出。吕后得势时,塞给薄姬一个吕女做儿媳,她肯定不敢不要,但一定心里不舒服。吕后死后,朝廷进行了针对吕氏宗族的一次大清洗,估计代王妃就死于这场诛吕运动。
周勃诛吕后,薄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代王妃,这态度让“倒吕”的成员很满意。而薄姬与刘恒远在代地,没有山头势力,加上朝廷确实也没找出更合适的皇帝人选。公元前196年,推选代王刘恒继皇帝位,前提是杀了代王妃的四个儿子。
魏豹自认为自己可以成就一番大业,于是,连忙给自己找了一个强硬的后台。那时,刘邦正遣使前来,跟魏豹商讨合作对抗项羽的事情。魏豹突然傲慢了起来,他对来使说道:“汉王的脾气太怪了,动不动就骂人,跟他很难相处。我后面不想再见到他了。”自此,他正式与刘邦为敌!
同时,魏豹派人与项羽的大军接触,寻求合作的机会,共图大业。魏豹让部分军队驻扎在屯古,自己则领兵守住安邑,以提防汉军的行动。魏豹的军队还跟项羽的军队一起修筑城防,防止汉军来袭。魏豹与项羽合作,他们明显强过汉军。刘邦自知不敌,只能避其锋芒,选择各个击破。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