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敢在大唐鼎盛时期造反,和他有密切关系,不得已而为之!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中华文明中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大唐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文明由开放转成保守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相比大家不是特别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安史之乱就是安禄山造反的一个时间,安禄山是一个胡人没有任何背景,单纯凭借唐玄宗的喜爱,被提拔成重臣。然而,唐玄宗执政后期,贪欲享乐不理朝政,这就使得野心勃勃的安禄山有了可乘之机,发动叛乱。
安禄山刚开始起兵造反的时候,打的旗号大家应该都知道“奉旨讨伐逆贼杨国忠”。杨国忠是杨玉环的哥哥,但是这和杨国忠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右相杨国忠多次对唐玄宗说安禄山一定会叛乱。天宝十二载(753年),唐玄宗派中官辅趚琳去侦察,他接受了安禄山的贿赂,回来后大讲安禄山忠心耿耿。
杨国忠知道安禄山对自己怀恨在心就想先下手为强,在皇帝面前说安禄山不敢进京就是要造反,但最后安禄山思虑再三还是来了。
天宝十三载(754年)正月,安禄山到华清宫拜见唐玄宗,乘机哭着说:“我是外族人,不识汉字,皇上越级提拔我,以致杨国忠想要杀我。”唐玄宗对他更加亲密宽厚,于是任命他为左仆射的高官,才让他离去。
当月,安禄山又呈奏章请求任命自己为闲厩使、陇右群牧等都使,任命吉温为武部侍郎、兼中丞,当他的副手,又请求主持总监事务。
他当了闲厩使、群牧等使之后,上等好马都暗地挑选出来,夺得了楼烦的监牧之后接着夺取张文俨的马牧。这年三月一日,他离开长安回范阳,急忙出了潼关,每天赶路三四百里,到了范阳。这时只要有人说安禄山要造反,唐玄宗一定会大发雷霆,把他捆绑起来送交安禄山。
安禄山顺利解围,杨国忠觉得面子挂不住,就一把火把安禄山在长安的住所给烧了。如此流氓的作风,令二者的关系更为紧张。
杨国忠不仅对政敌心狠手辣,为了讨唐玄宗的欢心,就想攻打南诏这个软柿子。但可笑的是两次出征都全军覆没,不仅透支唐朝国力,百姓也是怨声载道。在杨国忠兵败南诏后的第二年,安禄山打出“奉旨讨伐逆贼杨国忠”的旗号,发动了叛乱。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僭越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叫圣武,达奚珣以下数人暂任丞相各职。五月,南阳节度鲁炅率领荆州、襄州、黔中、岭南兵卒十万多人,在叶县城北边的枌河跟叛军将领武令珣作战,唐军全军覆没。
六月,李光弼、郭子仪从土门路出征,在常山郡东部的嘉山大败叛军,叛军控制的河北各州郡中有十多个归降朝廷,安禄山处境困迫、心绪惶急,打算退兵回范阳。碰上哥舒翰从潼关率领骑兵步兵八万人,在灵宝以西跟叛军将领崔乾佑作战,被叛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哥舒翰转身向潼关逃跑,被自己的部下抓住送给了叛军。
潼关守不住,唐玄宗逃往西蜀避难,太子李亨把平叛部队召集到灵武设防。安禄山就派遣张通儒任西京长安留守,田乾真任京兆尹,安守忠在唐廷禁苑里驻兵守卫。
十一月,派遣阿史那承庆打下颍川,满城烧杀。
不过安禄山毕竟没有足够颠覆唐朝的势力,最终被唐朝平定下来。本篇青松不站任何立场,就从一个旁观者来看,皇帝身边一直有一个想要自己死的奸臣,皇帝心中也微微动摇,试想是您在这种情况下,您会做出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