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并不是没有赢的机会,如果信他,历史将改写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公元626年7月2日,由李渊二儿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封李建成为太子,帮助李渊处理内政事务。李世民封为秦王,统兵对外征讨。太子自知战功和在官兵中的威望不如李世民,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拥戴李世民的官兵也不服太子一方,双方长期明争暗斗。政局逐步稳定后,李渊开始偏袒李建成一方,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这就是玄武门之变的一个大概情况介绍,但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场政变惊心动魄,足以让每一个人手心出汗,心跳加速。
玄武门之变最大的赢家,自然是秦王李世民,成王败寇,很多人觉得李建成非常窝囊无能,丢了快到手的皇位和自己的性命,真实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玄武门之变到底有多凶险,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李渊起兵之前就协助其父招兵买马,李建成也是很有军事才能的,在攻打西河时,李建成整肃军纪,与兵士们同甘共苦,平定西河往返只用9天。此后随父李渊进军关中,李建成建议先进兵霍邑,而且建议引诱守将宋老生出城,最后将其诱杀。李建成在守城上也很有章法,在收潼关时,他不死守,而是看中时机,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李建成打的仗不多,但从这几次看也是带兵有方有勇有谋的。
李建成在位东宫,协助李渊处理朝中事务时,也是很得李渊倚重的,他的许多建议都被李渊采用吸纳,而且李建成招纳的许多良臣也给大唐的兴盛做出重大贡献,像:薛万彻、马三宝、王珪、魏征等。
在李唐王朝逐渐扫平王世充和窦建德联军后,天下再无有能力抗衡的力量,这时李渊开始逐渐配合李建成排挤、削弱李世民,在长安城,秦王府力量日渐衰微,东宫李建成的力量逐渐强大,李渊又极力打压李世民,下旨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逐出秦王府,秦王府中只剩尉迟恭、长孙无忌等几人,这时本是李建成最好清除李世民的机会,可惜他妇人之仁错过了最佳时机。
玄武门之变的前夜,李世民上奏李渊说李建成等人秽乱后宫,还说自己没有什么对不起兄弟,现在他们想要杀我,替我的仇人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李渊非常惊讶,告诉李世民明天早点来,把事情详细说清楚。这件事情当然瞒不过李建成的耳目,他当晚就知道了这件事,李建成预感明日早朝也许有变,然后他就去找齐王李元吉商量对策,李元吉建议明天不参加早朝,直接带兵去杀李世民,但是李建成虽然觉得主意好,但还是下不了杀心,还想着去早朝,在朝堂上看看实际情况在做定夺,结果第二天早朝,李建成虽然也比往日里多做了些准备,但还是没有李世民决绝的搏命一击来的充分,最后死在了李世民的箭下。其实如果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夜或者当天,能先下手为强,做好准备,是完全有可能消灭李世民的,因为当时在长安城,李建成掌管的东宫和李元吉的齐王府,在加上老爹李渊的帮助,李世民是几乎没有胜算的。所以当时如果相信李元吉的建议,很有可能会改写以后的历史的。他的失败被杀是非常让人惋惜的。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并不是没有赢的机会,如果信他,历史将改写!大家对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有怎样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