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太子杨勇如果不死,会不会就没有后来的唐朝?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杨勇是如何失去东宫之位的,杨勇,杨坚与独孤伽罗的长子,公元581年,杨坚受禅登基,立杨勇为太子。史书记载:“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但是由于从小就生长在贵族家庭,杨勇也喜好声色和奢侈生活,这一点与杨坚推崇的俭朴生活相违背,再加上大臣们曾违背礼制朝见太子,更加引起杨坚的不满与猜忌,于是父子之间嫌隙渐生,得罪完父亲,杨勇接着又得罪了母亲独孤伽罗。
众所周知,独孤皇后与杨坚的感情很深,二人曾一起度过最危险最艰难的日子,独孤皇后对杨坚称帝也付出了很多并做出很大的贡献,对于这位患难之妻,杨坚曾许下:”誓无异生之子“的诺言,虽然独孤皇后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贤后,但生活中也是容不下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感情不专,当年杨坚临幸了尉迟炯的孙女,孤独皇后盛怒之下杀死了尉迟女,这才背上了千古第一奇妒之名,由此可见,独孤皇后绝对是一位超前的女权主义者,一夫一妻制的倡导者,连杨坚都无可奈何,更别说她的儿子们了。
可就是这样,杨勇还是违背了母亲的意志,他宠幸侍妾云昭训,冷落正室元妃,并致使元妃郁郁而终,从而引起了独孤皇后的强烈不满,与之对比的是杨广生活的俭朴,与萧妃的夫唱妇随(虽然这一切都是杨广刻意做出来的假象,但杨坚和独孤皇后信了),于是杨坚和独孤皇后都有了废勇立广的想法,最终在独孤皇后不断的劝说下,杨勇被废了。
从杨勇被废来看,不难猜测,杨勇没有杨广的心机深,甚至可以说他根本就没有心机,“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这九个字虽然是褒义,但用在太子储君这里我觉得却是最大的缺点,为何?率意而为,毫无心机,所有的想法都表现在脸上,这样的人可以是一位诗词高手,是一位音律名家,可以是一个仗剑天涯的剑客,唯独不能是一国之君,为君者,如果没有权谋没有心机,如何驾驭得了群臣?而且隋朝又是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驾驭不了群臣,那么臣上君下的局面将会再次发生,到了那时江山易主的日子还会远吗?这方面杨广可能做到,杨勇却一定做不到,这一点我认为英明一世的杨坚一定看到了,所以废勇立广,不单单是杨勇好色奢侈的生活,应该也有性格缺点这方面的原因。
那么上面讲到了隋朝所处的那段特殊的历史阶段,为何杨广可以,杨勇不行呢?这就要从隋朝建立的根本来说,北周本来就是关陇贵族掌控的政权,杨坚之所以能代周建隋,也是得到了关陇贵族的支持,否则凭他的能力想要登上帝位,还是很难的(这里并没有贬低隋文帝的意思,事实便是如此罢了),所以杨坚登基后,他想要削弱关陇贵族的影响,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大封同姓宗族为王,管理各州军事政务,加强杨氏家族对地方的掌控。杨坚在朝廷上废除北周设置的六官制,恢复汉制,设立五省六部制,并赐与原北周重臣太师,太傅等尊崇的虚衔,但五省六部的官员均任命自己提拔的亲信担任。改革兵制,解除世族门阀的私人武装,建立府兵制,进一步削弱了关陇贵族的势力。创立科举制,虽然此时的科举制基本毫无作用,但却给后世子孙和其他王朝开辟了一条绕开关陇贵族甚至其他士族门阀而另取才能的道路。
性格仁厚,率意任性的杨勇体会不到杨坚做这些的用意,但是杨广体会到了,杨广上台后,继续执行杨坚削弱关陇贵族的决策,他进一步改革官制,改五省为三省,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伯,子,男三爵,缩小封爵范围,取消上柱国等北周遗留下来的官职,改封将军衔并设立了品级,从一品到九品不等,还设立了其他闲散的官职来安排那些世族勋贵,又下诏“制魏,周官不得为荫“,极大缩小了门荫的范围。增设进士科,使得注重儒学的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更有机会通过进士科取第做官(虽然此时的进士科影响依旧很小)。疏通大运河,加强南北联系,营建东都,削弱关中地区的地位(当然了疏通大运河在当时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绝对不可忽略,只是今日讨论的侧重点不同,望各位勿喷)。
当然了杨坚和杨广为了削弱关陇贵族所做的还不止这些,而杨广在某些决策上确实能体会到当年杨坚的用意,也能很好的执行下去,但是杨广也有他的性格缺陷,那就是太过急功好利,而且事实证明杨广也是一个残忍嗜杀,沉湎声色的暴君,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如很多朋友所说的,杨勇虽然不及杨广聪明有心计,但平庸的他做个守成之君,保住大隋江山还是可以的吧,其实如果让我大胆假设的话,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小,我上面所说的这些表明了当时的隋朝是处在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那就是关陇贵族掌控朝政的时期,被取代的宇文家是,取代者杨家是,后来者李家也是,杨坚当年能以外戚身份控制北周朝政,从而建立隋朝就是得到了出身荥阳郑氏郑译和北周刺史刘昉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如果杨坚的后继者不能很好的掌控关陇贵族,甚至是北齐旧贵,山东士族,江南士族等地方豪强,那么国家很有可能再次陷入南北动荡的纷争局面。
杨坚明白,所以他做了很多温和的防范措施,杨广也明白,但他做了太多也做的太急,在削弱关陇贵族的同时,他不顾百姓的死活,最终引火烧身,背上千古暴君的骂名,而杨勇,他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一定不懂,如果不懂那后果只有三种,一是不得不重新重用倚靠关陇贵族,成为关陇贵族的傀儡,只待时机成熟,江山再度改姓。二是重用山东士族,最终引起关陇贵族的不满,引发国内纷争。三是什么都不管,自顾沉湎于酒色之中,今朝有酒今朝醉,江山社稷皆是浮云,至于结果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但不管出现哪种结果,以李渊为首的一方势力一定会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而起兵叛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还是那句话不管是杨广还是杨勇,他们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一定处理不好与关陇贵族的关系,李家也一定会把握机会出来搅弄风云,至于是否能建立大唐,确实不好妄加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