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中,历史上真实的杨过,其爱国之心让人敬服!
看过《神雕侠侣》的读者,对结局襄阳之战中下杨过射杀蒙古大汗蒙哥的一幕一定非常熟悉了,这算的上是一代大侠的谢幕之举。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都是在历史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襄阳之战和蒙哥也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和人物。历史上的蒙哥的确在征伐南宋时阵亡。那么,《神雕侠侣》的最后一幕是否完全真实呢?蒙哥到底是不是被杨过杀死的呢?杨过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吗,若不是,他的人物原型又是谁呢?
杨过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不过他不叫杨过,而是金庸先生根据南宋词人刘过与钓鱼城守将张珏的故事创造而来。
刘过,字改之(在《神雕侠侣》中杨过即字改之),是南宋末年豪放派词人,当过韩侂胄的门客,词作力主恢复,与陆游、陈亮、辛弃疾交游,布衣终生。
张珏,字君玉(是不是很耳熟),凤州(今陕西凤县)人,18岁时在合州钓鱼城从军,以战功递升中军都统制。因为他作战英勇、善于骑射而被人称为“四川虓将”。在《神雕侠侣》中,杨过给郭襄过生日,组织邪派武林高手杀了蒙古两个“千人队”,装了两口袋人耳朵送来给郭靖,说是给二小姐的生日礼物。其故事情节就是从张珏夜袭蒙古大营改编而来的。
张珏牌位,现供于钓鱼城
历史上的“杨过”和蒙哥确实打过照面,不过不是在襄阳城而是在钓鱼城。1259年2月,蒙哥率大军亲攻钓鱼城。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顶,高300余米,山顶突兀耸立,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三面环水为天然护城河;壁垒悬江,城周十二三里,均筑高数丈的石墙。城内有大小池塘13个,井92眼,粮食水源充足,可谓易守难攻之处,地势十分险要。蒙古机动灵活,凶猛剽悍的铁骑在这崇山峻岭间无从施展。
在钓鱼城主将王坚和副将张珏的协力指挥下,蒙哥军队多次进攻被挫败。4月24日晚,凶悍的蒙古军一度攻上了外城城墙,但最终被宋军击退。蒙古千户董文蔚战败,骁将汪德臣败亡。从冬天到夏天,从2月到7月,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昂扬。南宋的旗帜始终飘扬在钓鱼城之巅。张珏甚至派人给蒙古军送出两条重二十多斤的鲜活大鱼,以示城中粮草充足无惧围困。
连续5个月的进攻受挫让驻扎在渠江鸡爪滩边石子山上蒙古包里的蒙哥大汗恼怒不已,而此时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上水土不服,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肆虐,情况相当严重,于是蒙哥决定亲自督战攻城,却最终丧命于此。
关于蒙哥的死,史上充满争议,有说法是被守军石炮发出的飞石所伤致死,是被宋军强弓射死。《元史》记载,蒙哥汗于六月也患上了病,最终死于痢疫。现存于四川省合川县钓鱼城旧址钓鱼山忠义祠内,1517年合州所立的《新建二公祠堂记》石碑碑文也说蒙哥是“中飞矢而死”。据说,蒙哥负伤后,率领军队撤退。撤退途中,蒙哥死在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北温泉)。不管怎么样,蒙哥死于钓鱼城战役是无疑的。
现在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被飞石所伤,死于撤退途中。既然蒙哥被飞石射死,那么是哪个小兵发的石炮呢?其实乱战之中,很难分辨杀伤蒙哥的石块是谁射出来的。但这个功劳记在守军将领张珏的头上是丝毫不为过的。于是,在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中蒙哥死在了杨过的箭下。
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259年)
钓鱼城战役后,张珏历任兴元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兼合州知州、四川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四川制置使,在十多年中固守钓鱼城,严词拒绝元军劝降,屡败元军。南宋小朝廷一度将他视作军事依靠,召他率军入卫,因为路途险阻而作罢。
1278年2月,元军在宋军叛徒配合下攻陷重庆,张珏率兵巷战失败后,乘小舟东下,途中两次自杀,均被拦阻,最后在涪州被俘。蒙古人不愿杀死这位传奇将领,而是决定将他押往大都,由忽必烈皇帝亲自处置。1280年2月,在押往元大都途中经过陕西时,张珏解下弓弦在厕所中自缢,自尽殉国。随从的人焚烧了他的尸骨,用瓦罐把他埋葬在附近。一代名将最终在南宋灭国前一年谢幕。
艺术创作和真实历史之间,虽然存在差距,但故事源于历史,《神雕侠侣》若真若虚,成为几代人眼中的绝世佳作,而神雕大侠杨过的故事也会长长久久的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