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降将的两条路,要么去拼命要么被雪藏

曹魏的宏图霸业,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曹操的“唯才是举”,这也让同时期的曹魏集团在三国争霸中具备最大的优势,很多一流降将得以展现实力,改写历史。

在唯才是举的大环境之下,这些降将无外乎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不断打硬仗,活下来以后逐渐融入曹魏核心体系;要么活得精明,逐渐剥离核心地位被雪藏。

主动争取的,有张辽、有关羽。含恨雪藏的有张郃(当然后期名将凋零还是崛起了)、有高览、有张绣。

什么官渡之战许褚不敢打颜良文丑现在看起来简直就是笑话

降将一投降,曹操这边基本上都给了过得去的官职,偏将之类的。你要真的感恩、能打硬仗,那自然能够得到曹操的重视,升官封侯。你要真是武艺不精战死沙场,曹魏集团也已经给了你高官厚禄。

所以从曹魏打的很多硬仗,我们不难发现,曹操就是在规避亲信武将的阵亡。什么官渡之战许褚不敢打颜良文丑现在看起来简直就是笑话。那么多降将不用,为什么要让自己的亲信武将冒风险?

以官渡之战举例,关羽、张辽从投降那一刻起,真的是拿命在拼未来的政治和军事生涯。

打颜良的这种硬仗,我们发现于禁没卖命、乐进没卖命、许褚没卖命,反而是张辽、关羽他们这些刚投降不久的降将在拼命。当然,张辽棋差一招没杀到颜良面前,是关二爷阵前斩杀了颜良。我们几乎可以认定,张辽和关羽是那一次的带队突击的军官。

关二爷不久就回归了刘备阵营,而后来的战斗,我们发现张辽还是一样的猛,一样的不要命。白狼山阵前斩杀踏顿单于,逍遥津800人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当然,曹操临终前也终于把张辽认定成了自己人,甚至要把张辽从战将提升到统帅。别忘了曹魏的统帅几乎全是曹姓或是夏侯姓。(传说中的八虎骑)可历史就是在不断地开玩笑,在提升张辽为统帅前,曹操死了。张辽拿命争取到的最大成就也只是五子良将之一。

很多降将的心态其实很平静,并没有张辽那种拼命的欲望,也没有关羽那种急切立功报恩而回归刘备的心情。他们想“躺平”,稳稳当当地在曹魏势力做个一官半职。

这里边有张绣、有张郃、有高览。

高览因为记载较少,直接被三国演义强行拉去成为赵云成名的敲门砖。斩杀河北四庭柱高览这样的功绩,已经和关羽斩杀颜良放在一个层次上了。

而张绣则是神秘消失,加上偷袭后又反叛的特殊原因,导致曹昂、曹安民、典韦战死。直接被后世怀疑被曹丕暗算杀害。结局好一点的,可能只有张郃这种。既不和张辽一样处处冒险去拼命,又不像高览、张绣一样神秘消失。待众多名将凋零,曹操阵营都不得不仰仗他这样一元名将。当然了,这是后话。

举报 分享 2022-04-08 10:06:09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