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真正名臣:一生忠烈许国,堪称士大夫的典范!

大明王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从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开始,到1644年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结束,一共走过了277年。

1617年,明朝和后金在赫图阿拉开战,明军从四面围攻后金,却被各个击破。明军战败,官兵,伤亡惨重。更为严重的是,明朝内部并没有因为这一败仗痛定思过,争吵比以前还激烈。所谓不作不死,从此,明朝进入死亡倒计时。

在赫图阿拉战败后,明朝连续丢掉辽河以东的城池,退守广宁,广宁是辽西重镇,由辽东巡抚王化贞驻守,然而王化贞轻信汉奸孙得功,中了奸计,加上胆小,听到风声就吓跑了,竟然连夜逃离广宁城,两天以后,努尔哈赤才大摇大摆的在走进广宁。

这时明朝在关外只剩两座城池,宁远和锦州,蓟辽督师熊廷弼认为这两座城已经没有防守的价值,就将两座城烧毁,把粮食和老百姓迁回关内。然而熊廷弼的这一措施并没有得到明朝中央的支持,被锦衣卫逮捕下狱。

朝廷派出王在晋防守山海关,王在晋决定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修建一座新城,与山海关遥相呼应。这一决定被袁崇焕反对,写信给首辅大人叶向高,叶向高也不懂军事,上报给天启皇帝,天启皇帝派他老师孙承宗实地考察。

孙承宗就此登上晚明的历史舞台。

孙承宗,1563年出生于北直隶保定高阳,他父亲是个地主,供养他读书,孙承宗也很聪明,二十多岁就中了举人,但之后运气一直不好,考了几次也没中进士。孙承宗暂时放弃了科举之路,去大同巡抚家做起家庭教师。

大同是大明帝国的九个边镇之一,蒙古人经常来骚扰,大同官兵经常和蒙古人开仗,从此孙承宗接触了战争,了解了战争,也喜欢上战争。于是他辞去家庭教师的工作,回到家里奋发图强,1604年考上进士。

1620年朱由校登基,改元天启,孙承宗成为天启皇帝的老师。

接到皇帝的命令,孙承宗以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的身份到山海关视察,经略王在晋主张防守,兵备佥事主张主动出击收复失地,孙承宗同意袁崇焕的建议,形成报告上奏皇帝,皇帝批复同意,任命孙承宗为蓟辽督师。

孙承宗到辽东第一件事把军队里面的老油条开除了,然后从难民里挑选年轻、身体好的人补充。然后招募难民屯田、修堡垒,从山海关一路修屯堡到宁远,又从宁远修到锦州。这一修,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后金正在闹灾荒,大量的人口死亡,没有精力来进攻明朝,而且占领广宁的时候就把城池烧掉,根本不打算长期防守。

直到孙承宗快要修好广宁城的时候,努尔哈赤才反应过来,于是派兵来攻击,明军由于准备不充分,加上大多士兵参军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军队战斗力不高,很快被后金击溃。

很多言官就跳出来,攻击孙承宗,说他在辽东浪费大量的金钱,就修了几座废城。当时魏忠贤当政,他也想让孙承宗走人,让人上书诋毁孙承宗,孙承宗强烈要求辞职,朱由校见老师处境不好,批准了!

崇祯二年,蓟辽督师袁崇焕干掉皮岛总督毛文龙,后金没有了后方压力,从长城喜峰口入关,围攻北京城,朝野一片哗然,所有的人都上奏崇祯皇帝,要求请回孙承宗,孙承宗要比袁崇焕给力多了,因为辽东的兵都是他训练出来的。在孙承宗的激励下,明军历经半年,终于打退了皇太极的军队,收复永平、遵化等多个城市。

崇祯十一年,清军围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城男女老少,众志成城,拼死抵抗清军,最后明军不敌,城破,孙承宗被俘后自缢而亡,他的五个孙子,六个堂侄孙全部战死!

满门忠烈!

举报 分享 2022-04-07 04:53:35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