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过江就能活,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因他想通了一件事
公元前202年,刘邦调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将项羽在垓下团团围住。项羽见大势已去,趁夜率八百精骑出逃,一路跌跌撞撞,终于摸到了乌江边上。
紧接着,发生了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一幕。项羽历尽艰险,冲破汉军重围,终于见到了乘船静候他的乌江亭长。可项羽不仅没有登船逃命,反而放弃了最后求生的希望,最后自刎于乌江边上。明明过江就能活命,可项羽执意不肯过江,这令后人十分费解。如果细细研究史料,不难发现项羽不过江东,完全是因为他想通了一件事。
根据《史记》记载,项羽刚出城便“直夜溃围南出”。结合地图来看,项羽此刻确实打算逃往江东,因此内心肯定盘算着过江之后的选择。可结合当时的实际看来,项羽即便到了江东也无非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与刘邦交战,二是向刘邦投降。
如果选择了前者,那等待项羽的只有一个“死”字。刘邦并非等闲之辈,当时汉军占据当时大半个天下,其中包括数个人口大郡!比如《汉书》记载,刘邦占据的汝南郡拥有260万人口,是当时中国人口最多的郡。除了汝南郡外,刘邦还拥有221万人口的颍川郡、174万人口的河南郡、166万人口的东郡等等。
相比之下,江东的情况只能用“可怜”来形容。要注意项羽的江东和后世孙权的江东完全是两个概念!孙权的江东包含有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庐江郡,合称江东六郡。而项羽的江东只有可怜巴巴的两个郡——会稽郡和鄣郡,广大的闽越地区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彻底平定。因此项羽最多拥有143万人口,只相当于刘邦的一个郡。
人口上的巨大差距,必然导致兵力上悬殊的差距。项羽曾经在彭城之战以3万楚军击溃56万汉军,似乎可以弥补兵力上不足的问题。可项羽打不赢韩信,只要韩信来攻,项羽便无能为力。因此在江东继续和刘邦对抗,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城破人亡。
如果项羽选择了后者,等待他的仍然是一个“死”字!刘邦统一天下后,和老婆吕后一同诛杀了韩信、彭越等功臣。一个连自己人都要杀的皇帝,怎么可能容得下项羽?因此就算刘邦接受项羽投降,那也肯定是假意接受,日后必然对项羽下杀手。
无论是战还是降,项羽似乎都避免不了一个“死”字。如果选择假投降可不可行呢?如果选择假投降,依然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弄假成真,也就是刘邦提出了很多限制项羽权力的的按要求,如果项羽答应了,这假投降也就成了真投降,最后只能等着被杀。
二是获得相对的独立,只是被刘邦封王,领土、军队一样不少。但是这样一来虽然获得了暂时的喘息之机,可刘邦肯定也会非常警惕项羽,最后暗中与项羽作对。项羽的力量肯定拼不过刘邦,最后只能被活活拖垮,仍然是死。
战是死,降是死,假降也是死,项羽无论如何都逃不过一个“死”字。项羽在逃往江东的路上终于想通了这件事,无论哪一个都异常窝囊,因此当乌江亭长的船来接他时,他谢绝了。项羽把乌骓马送到了船上,自己则回身挥剑血战,“杀汉军数百人”,最后仰天大笑、拔剑自刎,为自己找到了最为壮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