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关键一年,两大千古名臣死亡,明朝自此由盛转衰!
我们知道研究明史有一部巨著是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而这部专著也写了为何明朝走向衰败的原因,而且《万历十五年》从社会大局出发,从明朝的小事情分析社会发展趋势,因为这些小事可能是历史学家也不会特别关注的事情,但是正是这些事情表面虽然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却是以后发生大事的症结,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也是成为了历史重点。
万历十五年也是改变明朝前途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万历皇帝开始了三十年不临朝的生涯,虽然张居正去世以后,万历皇帝决定好好治理国家,打理朝政,但是这种积极的劲头却并没有维持多久,万历皇帝又怠懈了,可能是因为有人帮忙打理所以觉得高枕无忧了。
在此期间,还死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在明朝历史上是具有巨大影响的,他们一个文官一个武官,明朝的两个厉害的人物。一个是戚继光,他是响当当的抗倭英雄,在当时是家喻户晓,抗倭之后,他又被调去了北方,将边军训练的井井有条,不仅如此,这支部队相当于是戚家军的低配版,戚继光在职期间,还修建了长城,抵住了游民。
但是据我们所知,戚继光并不是一个廉政清洁的官员,不管是高拱还是张居正,这些人都是非常器重戚继光的,但是他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军队能有更好的发展,因为他知道之后军队的人有了好的条件,才能有胜仗打,所以他从不吝啬在对军队上的好处,甚至还贴上自己的俸禄。
而另一位死的是海青天海瑞,他的清廉是出了名,是当时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海瑞去世前却是十分凄惨,他所居住的环境十分简陋,不仅如此连置办棺材的钱都没有,此时来看望他的两个下属见状,不禁抱头痛哭,并且出钱为他置办丧事。出殡的时候,因为海瑞的一生为民为国,所以扬子江的两岸百姓都前开送葬,人们全部为海瑞的去世而痛哭。
戚继光和海瑞两个人在明朝历史上都是让人称赞的好官,虽然他们一武一文,但是他们用他们自己方式来证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贞,也是不可多得的廉政之士,名垂千古不足为奇。
而在万历十五年还发生一件事,辽东巡抚想要教训一个少数名族部落首领,但是却被制止了,因为辽东总司令李成梁知道对面的首领是他曾经的家奴,不仅如此,也不想让自己人浪费在这些少数民族人身上,但是这个首领却非同一般。
在第二年的时候,就开始了反明的举动。万历皇帝的不上朝实属对国家的行使政事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明朝延续的两百多年,后来靠的都是文官,文官在朝堂上作为了主导力量,万历皇帝可能也觉得无能为力,所以三十年不临政也由此而来了吧,我想大概明朝最后的衰败也是从这时候悄悄开始萌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