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揽大权,为何却不敢某朝篡位呢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想必大家对其中的《三国演义》是不陌生的,这部著作讲述了东汉末年三分天下的始终,大家倘若曾阅览过的话都知道其主人公有哪些?对于刘备这位人物,人们的评价又大有不同。刘备出生于没落的帝皇之家,古往今来,帝皇之室的野心可是无可衡量的。

虽然他没有选择的被迫于在落帝之家生存,但是他内心早已深深埋下深根的思想是日趋可见的,他少年的时候生活艰辛,四处漂泊,颠沛流离,到处投靠多个诸侯。就凭借此举,想当然就可知道他想一统天下,复国的抱负之大!除此之外他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后来又和孙权联盟打败了曹操,辉煌夺取荆州,此次战役被称为赤壁之战。

刘备在成为帝皇之前,就靠自己累积不少经验战略。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备一心所向,东汉末年三分天下时,建立了蜀汉成为帝皇,谈起刘备称帝,人们会自然而然的就提起诸葛亮,诸葛亮是至今被人们一直传诵是才高八斗的人才,诸葛亮的确是上知天时下知地理人和,有着神算预知未来的能力,无人能及啊,他正是刘备的军师。

于是很多人一直认为,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又有何能成为帝皇?其实不然,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被否认。刘备建立蜀汉,功劳自然有诸葛先生的一半之多,但是如果没有刘备的慧眼识人,又何来的诸葛亮初出草庐啊?刘备看似平庸,看似无才无智,其实他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他的聪慧总是在平常之中无意的体现出来。

他经历过艰辛,为人能屈能伸,因为看中了诸葛亮的才能,不惜放下身段,三顾茅庐的请出诸葛亮。敢问,同样身为帝皇的曹操或孙权能够这么做呢?这也就是他聪明的地方啊,刘备识才,对诸葛亮是毕恭毕敬,而诸葛亮对刘备又是忠心耿耿,一心辅佐刘备。

后来,在刘备大战东吴溃败之后,刘备无奈之下只好逃回白帝城,后来刘备的身子慢慢就不太好,最后刘备走了,继承皇位之人是他的儿子刘禅,其实这就让人有些不解,为何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在刘备死后,掌握了大权的他为什么不谋朝篡位呢?刘禅区区一个没有经验的初生牛犊,又有什么可顾及的

只不过这一切早早就被刘备算计在其中了,刘备不仅仅是识人才也似乎像有透视眼一般,心思又非常缜密,他除了亲生儿子刘禅,还收养过一个义子,叫刘封,相比之下,刘封年纪要比刘禅大,为人勇猛,行事为人都要比刘禅略胜一筹,只不过,养子远不及亲子啊。

作为刘禅的亲生父亲,私心是无可否认的,他早就有私心想把皇位继承为刘禅。而诸葛亮告诉刘备,在有顾虑之时就该铲除后患,他说万一刘封野心泛起,夺取皇位,杀了刘禅那可怎么办?于是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将刘封杀了。由此也明显可见,诸葛亮的确对刘备绝无二心,似乎毫无争权夺位之意。

但是刘备依然是没有放下戒心,即便如此,他在临死之前对诸葛亮说:“倘若刘禅有能治国,还请您一心辅佐,若是孩儿无能,还请您主权大局。”刘备这番话,把诸葛亮催得双眼泪光,诸葛亮跪在卧床跟前,应道:“臣必不负皇上厚望,定一心辅佐太子。”这话说完,刘备就像是放下了心头大石啊!

其实那看似刘备对诸葛亮的百般信赖,其中却是有意之计,刘备对诸葛亮所说的话,在无意中就压迫了诸葛亮,刘备是个矛盾的人,他总是忧心忡忡,虽然对诸葛亮的忠心是没有怀疑的,但依然存在戒心,他果然是聪明,临终前对诸葛亮说的那番话,让诸葛亮即便是有谋朝篡位的心思也不可轻举妄动啊。

哪怕是有天大的本领,也难以掌控大局,不是吗?倘若刘备将这话告知天下人,当真刘备死后,哪怕是刘禅真的无能治国,诸葛亮夺权登基一统天下,那必遭天下人唾弃,遗臭万年,因此,不管是怎样的局势,诸葛亮永远只能辅佐刘禅治理国家,这样他才永世被人们称为忠臣元老。

而刘备又毫无疑问的被人们永记于心的明主。刘备一语双关,不仅是维权了自己的野心,而且给自己留下了一世明主被广为传颂,这才是他真正睿智的地方啊!

(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

举报 分享 2022-04-04 09:30:51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