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一共16位皇帝,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哪位皇帝没埋里面

众所周知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然而明代在北京的皇陵只埋了十三位皇帝,因此被称为明十三陵。

那么,明朝的哪个皇帝没有被埋进十三陵当中呢?

通过明朝皇帝列表与十三陵皇帝比对,我们会发现,这三位没有埋入十三陵的皇帝是,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明景帝景泰帝朱祁钰。

答案就是这么长,想要知其然的,到这里就可以走了,想要知其所以然的,您还得往下看。

关于朱元璋的陵寝,涉及到明朝的首都问题,很多人认为明朝的首都是在北京,其实这是不完全对的,明朝建立之后,最开始定都的地方是南京。

尽管朱元璋曾经有迁都的打算,曾经想迁到自己的老家凤阳,一向节俭的朱元璋大肆修建宫殿和都城,但是凤阳那个地方虽然有帝王气,但是没有帝王命,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在修建一半的时候,碍于种种阻力,执着的朱元璋不得不放弃了。

朱元璋也曾派太子朱标前去各地考察,哪里适合迁都,最终因为朱标突然去世而搁置。

朱元璋死后,就被葬在了南京明孝陵当中,因为准备的有点仓促,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还没有建完,以至于朱元璋死后,一直到永乐三年才得以完工。

然而,永乐皇帝在靖难之役后,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之后,出于各种各样的考量,最终将朱元璋以来想要迁都的愿望实现,将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在明孝陵外,以后的皇帝基本都埋在了北京。

当然,开头已经说了,除了朱元璋外,还有朱允炆、朱祁钰没有被埋入明十三陵,以下还要展开来说。

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绝对够传奇,在位时间不长,争议很大,关于朱允炆的史料即使是现在的史学家也没有争出个一二来。

朱允炆的传奇在于他的这个皇位继承,就跟我们正常人所理解的不一样,明朝为了皇位传承的时候更稳定一点,标榜嫡长子继承制,咱也不知道朱元璋是咋想的,嫡长子朱标死后,就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

朱允炆要是一个嫡长孙咱也不说什么了,关键朱允炆也只是嫡子,而非嫡长子,换句话说,朱元璋的嫡长子虽然死了,难道朱元璋的嫡子,还不如朱标的嫡子?

虽然,很多人试图论证朱允炆即位的合理性,但是我就实话实说,在我的印象里,几百位的皇帝,像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几乎是没有,说朱元璋是参照了元朝时期的一个案例,也不是很有说服力,至少之后,再无这种案例。

如果这种继承方式没有问题的话,朱棣也不会死乞白赖的造反,明显心中不服。

朱棣在靖难之役后,皇宫发生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自然不用安葬了,而朱棣更是直接不承认朱允炆的皇位合法性,将建文帝的年号,改为洪武年号的后续,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所以,不用说埋入十三陵了,即使是这个皇帝,在整个明朝时期都是不被承认的,换句话说,承认朱允炆即位合法,就是朱棣即位不合法,那不是把朱棣给卖了吗?

朱棣的年后是在南明弘光政权时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给恢复的庙号,并且改庙号为惠宗。

明朝最惨顶缸侠,朱祁钰的皇位到底有没有合法性?

顶缸的意思,并不是头顶上顶着缸,而是顶替,代替,代人受过的意思。我说朱祁钰是顶缸侠,那是因为,按照明朝嫡长子继承制下的那个框框,作为明宣宗次子也不是嫡子的朱祁钰是没有任何机会继承皇位的。

然而朱祁钰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是个脑残,率领几十万大军去亲征,结果玩出一个土木堡之变,不但全军覆没,自己还被俘了,明朝皇帝傻子多,朱祁镇则是最突出的一个。

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打击也是巨大的,好好的一个朝代,竟然被搞出这么一出,你说朱祁镇不是傻子是什么?

紧接着瓦刺大军就开始向北京进发,前脚灭了你几十万大军,还俘虏了你们的皇帝,这气势得有多猛,北京的很多官员直接开始跑路,甚至提议迁都。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明朝几百年才能出一个的能人于谦站出来要朱祁钰继承皇位,组织北京保卫战,这个缸有多大,堪称为国顶缸了。最可气的是,朱祁镇是有太子的,让朱祁钰继承皇位,还要继续立朱祁镇的儿子为太子。

所以一开始朱祁钰是拒绝的,在任何一个朝代,当皇帝都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唯独明朝该死的嫡长子继承制下,这个皇帝不好当。

迫于群臣的再三坚持,朱祁钰才被迫当上了皇位,在位期间,表现还算尚可,不仅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尤其在政治上,改变了朱祁镇执政以来的弊端,使得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结果,朱祁镇又被敌人放了回来,这当上了皇帝,还能再让回去吗?国没有二主,朱祁镇和朱祁钰就这么耗着,双方互相提防,结果朱祁钰离奇得病,朱祁镇又成功复辟。

朱祁镇复位后,下诏朱祁钰是"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不但如此,还废除了朱祁钰的帝号,朱祁钰去世后,朱祁镇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也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十三陵的皇帝。

这就是为国顶缸的下场,我真的替朱祁钰感到不值。

所以,没有葬在十三陵中的皇帝,只有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这三位了。

举报 分享 2022-04-02 07:11:17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