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梦见一只鹦鹉,让狄仁杰解梦,他的回答令女皇羞愧
公元698年,武承嗣、武三思都向武则天提出了想当太子的请求。当时,武则天恰好做了一个鹦鹉折断两翼的梦,她便借解梦为由询问狄仁杰的意见,狄仁杰答道:“武者,是陛下的姓,两翼,是指陛下两个儿子。陛下重用二子,则两翼便振作起来了。”听了狄仁杰的话后,武则天陷入了沉默之中,因为在她的心里,她始终觉得自己的儿子是不满她夺取李唐天下,当女帝的行为。长久以来,武则天的心里一直是警惕着自己亲儿子的,因此,她甚至不惜扶持起自己的侄子来参与皇位之争。武承嗣和武三思便是揣摩透了武则天的心思,才敢跳出来想要谋夺李唐江山:“陛下,自古以来天子立继承者,哪有立外姓者的。”
这话不可谓不狠,字字诛心,就差直接告诉武则天:“您的儿子姓李,他们代表的是李唐皇室,只有我俩才真正和您站在同一边,支持您做女帝的!”这话说进了武则天心里,也让武则天对立不立自己儿子做太子的想法,更加动摇。关键时刻,狄仁杰的一番话为李唐王室拉回了一分:“高宗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如今陛下却想将皇位交给自己的侄子,这是违背天意的行为啊。
况且陛下您仔细想想,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近一些呢?如果陛下立儿子做继承人,那么哪怕过了千年万年,您也能配享太庙,受到后人的祭祀;您立侄儿做太子的话,臣却从未听过侄儿当了天子而合祭姑姑于太庙的。”狄仁杰的话,宛如一记惊雷击在了武则天的心上,她熟知自己侄儿的性格,当然知道这种事发生的可能性相当大。不过,狄仁杰如此直言支持她两个儿子当太子的行为,更让武则天恼怒不已,她最忧心的就是大臣们支持两个儿子推翻她,狄仁杰表态支持两个皇子的事可算触及到了她的逆鳞:“这是朕的家事,狄公还是不要参与了吧!”
狄仁杰知道武则天已经听进了自己的话,此时断不是打退堂鼓的时候,于是,他顶着武则天的怒火说道:“陛下统御四海,四海之内,谁不是陛下的臣子,什么事不是陛下的家事呢!陛下是元首,臣是陛下的四肢,咱们是一个整体,况且我身为宰相,怎么能不关心陛下的事呢。”狄仁杰这番解释,巧妙地规避了武则天忌讳的事情,他将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归纳为对武则天的关心、支持,这一下,狄公的话就更显得武承嗣和武三思两人自私自利,不堪大用了。
咱们来看一看双方的谈话技巧,很显然双方都很懂得武则天的心思,不过武承嗣和武三思的出发点是以自己为中心,而狄仁杰却是以武则天的利益为核心。只要轻轻一对比,就能反衬出狄公的高明之处,武则天在狄公的劝导下,也终于下定决心复立儿子,放弃立武承嗣和武三思为太子的想法了。698年3月,武则天将软禁了14年的李显召回了洛阳,同年九月,又正式册封其为太子。这并不是李显第一次接触到皇权,在唐高宗去世之后,他其实就已经登基当过一次皇帝了。684年,刚继任皇位的李显,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不满自己的母亲武则天掌权,便打算立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宰相,来摆脱武则天对自己的压制。
只是李显没想到,他的行为会遭到辅政大臣裴炎的反对,这更让年轻气盛的李显觉得所有人都在跟自己作对,一怒之下,他喊出了让武则天逐渐和儿子走上对立面的一句话:“我把天下给我的岳父都可以,更何况是一个宰相的职位呢!”
可想而知,武则天在得知此消息后,该是多么愤怒:“我也想要皇位,你怎么不给我!”恼怒不已的武则天,直接下令把才当了55天皇帝的李显赶下了皇位,封为庐陵王,软禁在了均州、房州一带。14年的流放岁月,却并未让李显的政治眼光有所进步,当他在狄仁杰的帮助下,重新被立为太子后,李显转头就和武三思、武承嗣联姻,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打消武则天对他的戒备。
狄仁杰的话,让武则天逐渐醒悟,所以秘密派使者到房州接了李显回来。她让李显藏在帐后,再次询问狄仁杰庐陵王一事。狄仁杰恳请意切,甚至哭了起来。她叫李显出来,对狄仁杰说:“我现在将皇太子还给你”。随后,武则天按礼节把李显迎回宫中。
李显能当太子,狄仁杰功不可没。但他却不知道感恩,曾对宰相杨再思说:“狄仁杰这是在树立私惠,只是想趁机讨好我而已!”狄仁杰的一片苦心,在李显眼中成了讨好自己的工具,实在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