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为何能连跨三级,成为刘备托孤之臣,这件事很关键

刘备永安托孤,是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不过后人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话语当中,却经常忽视刘备在此之前做出了一项重大安排,将李严任命为尚书令之职,将其在蜀汉帝国的政治地位仅次于丞相诸葛亮之下。李严究竟是何许人也,能得到刘备如此垂青?本文结合史料记载,对这个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据《三国志·李严传》载,李严,字正方,荆州南阳郡人氏,早年在荆州牧刘表手下担任郡吏,以才干著称,后来刘表也对其着力提拔,让他在各郡县任职,并担任过秭归县令等人。不过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攻占荆州期间,李严从秭归西逃来到益州,从此转投刘璋。

对于从荆州来投的李严,刘璋是非常欢迎的,故此将其任命为成都县令。而李严也不负厚望,“复有能名”。到了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李严又被刘璋晋升为护军,并被派往绵竹抵御南下的刘备。不过刘璋意想不到的是,李严一到绵竹,不仅没有交战,反而直接率部投降了刘备。从此,李严又成了刘备集团的一员。

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在此期间,李严的表现非常突出。其本传载:“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於郪,音凄。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枝党星散,悉复民籍。又越巂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

李严在担任犍为太守期间,还有一项政绩,见于《水经注》之中,他在犍为的武阳县境内开凿天社山,“寻江信道”,修建了拦江大坝,这项工程后来也被成为通济堰。

到了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不仅任命他为尚书令,第二年病逝前又将其晋升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一跃成为蜀汉帝国仅次于诸葛亮的第二号人物,可谓连跳三级,直接进入了蜀汉帝国的核心。

刘备为何对李严青睐有加呢?这是因为李严在刘备称帝之前做了件大事,一举改变了刘备对自己的印象,从而为之后的蹿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件事情见于《三国志·先主传》当中。当时以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师将军诸葛亮为首的群臣上书要求刘备称帝,其奏章中有一段这样的话:“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

这便是古代常见的天降祥瑞,诸葛亮等人以此为由,极力劝说刘备称帝。除了《三国志》之外,这个记载同样见于《华阳国志》:“建安二十四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蜀以刘氏瑞应。”

武阳在犍为境内,属于李严的管辖之地。可见李严巧妙地抓住了这一自然现象,并以此为契机,在蜀汉国内营造声势,要求蜀汉大臣建庙铸鼎,为刘备称帝营造气氛。故《太平寰宇记》载:“又时龙见武阳之水九日,因铸一鼎,像龙形?,沈水中。”这对刘备称帝的合法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刘备念念不忘。

不过,李严此举虽然让自己实现了在仕途上的三级跳,但后果却是他怎么也没有预料到的。对于提拔李严,诸葛亮非常不满,利用各种手段对李严进行打压,并最终在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将其贬为庶人,从此在蜀汉政坛销声匿迹。

参考书籍:《三国志》、《华阳国志》、《太平寰宇记》

举报 分享 2022-03-29 08:35:15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