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忠臣受冤,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奸臣陷害。但是很遗憾,袁崇焕这件事,还真不是“奸臣陷害”的问题。
咱们举个例子来说吧。“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句俗话大家都听过,而且都知道这是一句包含哲理的话,也并不会以为有什么不妥。
但是,如果真的有猎人,把一个孩子捆在荒山野岭的大树上,来引诱恶狼,你会怎么想?是不是觉得他有点残忍了?
再如果,你就是这个孩子呢?你亲眼看见恶狼由远而近,你已经看到了恶狼眼中绿油油的光,你已经闻到了恶狼的带有腥气的呼吸,你已经感到恶狼的硬毛刺到你娇嫩的肌肤,甚至,恶狼已经咬伤了你的皮肤,下一口就会咬断你的喉咙,你会怎么想?
是的,你知道,猎人就在附近,等着打死恶狼、保护你。但是你不能确定,是狼先咬死你,还是猎人先打死狼。到这个时候,你会如何看待这个设计让你引诱恶狼的猎人?
袁崇焕是真心抗辽的,也制定了自认为可行的方案,“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狼当然是金军了,孩子,就是大明的首都北京城。
崇祯很信任袁崇焕,让他负责辽东的防务。然而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
按理说,金军能进入中原,就是袁崇焕的失职了。但是他当然有自己的想法。辽东广阔,又是金军主场,明军作战不易,更谈不到全歼了。现在金军精锐来到北京城下,正好里应外合,一举歼灭。
这个想法,从战术上来说,是没错的。但是就像被捆在树上引诱恶狼的孩子,京城的民众会怎么想?达官大臣们会怎么想?崇祯皇帝会怎么想?
他们不会想“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他们只会记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谁拿着他们做诱饵,谁就该杀!
袁崇焕是一位出色的战将,也是一位不错的战术家,但他不是一名清醒的战略家。他只站在军事的角度来考虑,却没有政治的高度,就很容易被人憎恨讨厌。
世界上的事,并不只有“好人”“坏人”或者“忠臣”“奸臣”的区别,还有立场问题、角度问题、军事和政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