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从军12年,竟没人知道她是女儿身?木兰辞早已给出解释

花木兰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吧?我们都知道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在古代可没有热武器都是了真刀真枪的冷兵器,能否在战场上生存可谓是全凭本事。当时花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上。又家中弟弟年龄尚幼,于是便替父出征。可是令人觉得感到好奇的便是,为何花木兰替父从军12年竟无人识破她是女儿身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真实的花木兰。花木兰是我国古代著名巾帼英雄,不过在正史中的记载却颇受争议。对于花木兰最早的时候是出现在南北朝的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据悉这首《木兰辞》所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南北朝的北魏。

在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对边疆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当时的北魏政府有一个明文的规定,就是每家每户都必须有一名男子上战场。前面说过木兰的父亲已经年迈,且体弱多病,如果上战场那么几乎必死。而木兰的弟弟尚且年幼还是一个半大的小孩,于是木兰便挑起了这个重担。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木兰换上了一身男装后出门,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多年的军旅生活。

大家知道,外出打战已经是劳苦奔波,且时时刻刻有性命之忧。但是花木兰除此之外一边还要隐藏自己的身份,她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木兰辞早已经给出过答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木兰辞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揭开很多人疑惑的一句话。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当两只兔子提着耳朵悬空时,雄兔脚步跳跃,雌兔目光迷离;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又怎能分辨出哪是雌哪是雄呢?这其中还引发出了一个词语即“扑朔迷离”。这和木兰有什么联系呢?

花木兰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是从小骑马射箭长大的,论体格和武艺只怕不属于很多男子。只要稍微穿上一身男儿装,混入人群之中很难看出花木兰是女儿身了。

不过笔者猜想木兰在刚去军营的时候一定也是经过了一番细心的“打扮”的。而且木兰在形貌上也多少和男儿有几分相似。才敢这么大胆地替父从军。而在经历过几场战斗之后,一定是被太阳晒得黑不溜秋了。且骨骼和肌肉都会有所增长,最后慢慢的彻底融入到了男儿队伍中。

而且木兰在战场之上的身份也很特殊,《木兰辞》就有提到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说明花木兰极有可能是骑兵队伍而不是步兵,因为只有骑兵才能够翻越重重山峰能够像飞一般的迅速。

在南北朝,步兵都是成堆地安营扎寨。而骑兵大多靠马而眠。这其中便又大大地减少了和队友之间的接触。这才是花木兰从军十二载却从未被识破真实身份的原因吧?

举报 分享 2022-03-27 09:06:41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