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仁厚的宋真宗,为何要在澶渊之盟后,罢黜立下大功的寇准?

至今为止,很多人对“澶渊之盟”的签订持贬低态度,认为它开启了中国古代“割地赔款”“金钱换和平”的先例。

然而,老宋要提醒大家一点。晚清时期的割地赔款是因为列强的围攻,以及清政府自身的软弱无能所导致的,而“澶渊之盟”则不同。

檀渊之盟

议和对辽国有利,对北宋更有利

宋辽虽鏖战多年,但宋军一直处于优势,议和其实是萧太后率先提出的。并且,在土地问题上宋真宗寸步不让,甚至对辽国使者说:“朕守护祖宗基业,不敢失去寸土,你所说的归还土地一事毫无道理,若是你方坚持,朕唯有决战!只是朕体谅河北百姓多被侵扰,生活苦不堪言,朕可以拿出一些金帛,也无伤国家体统。”

如此这般,才有了景德元年年末,宋辽盟好,永罢刀兵。并且在“澶渊之盟”中,宋朝所得利好,绝对大于那30万的“岁币”。

寇准剧照

因为,当时真宗朝一年的年收入在万万两左右,这30万,只不过是其千分之二三而已。况且,宋朝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于商业税收,两国盟好之后,边境就可以正常开展贸易,以宋朝这个世界第一的超级经济大国的实力来说,宋辽贸易中一年的收入绝对超过30万。

宋辽之战中厥功至伟的寇准,两年后却被罢相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论功行赏。当时朝中上下一致认为,若无寇准,宋朝南北已分。当然,宋真宗自己也明白寇准厥功至伟,除了给他加官进爵以外,更是把他视为挽救大宋社稷的功臣,极为礼遇。但是,谁也没有料想到,景德三年二月,寇准竟被罢去相位,外放为陕州知府。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寇准被罢相呢?大多数认为,是“奸相”王钦若在真宗面前说了寇准坏话,这才导致寇准被罢相的。可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剧照

老宋认为,寇准被罢相其实是一种必然,其中有寇准个人的原因,也有当时朝中局势整体大变的原因。

说王钦若在真宗面前说寇准的坏话,大抵经过是这样的。

王钦若嫉妒真宗对寇准非常好,便怀恨在心。之后,他求见宋真宗,并对寇准力荐真宗御驾亲征之事,表达了不满。他一脸悲伤的说:“澶渊之盟,陛下不以为耻,反倒认为寇准是社稷功臣,实在是陛下的耻辱。澶渊之盟乃是城下之盟。即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小国被强迫签订条约也会被视为羞耻。如今,陛下万乘之尊,却也签订了盟约,这难道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吗?”

据说,宋真宗听了这些话后,就不在像过去一样信任寇准了,没过多久,寇准便被罢相了。那么,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

绝非如此!

寇准剧照

寇准被罢黜的根本原因

在老宋看来,寇准这人就如同赵普一般,有才,并且是大才。他似一把利剑,用好了,可以杀敌;用不好,就会伤己。但是寇准又不同于赵普,赵普为人处世圆滑机谨,该蛰伏时蛰伏;该出鞘时绝不含糊。而寇准不仅不懂收敛,还嚣张跋扈,独断专行,依照个人喜好行事,甚至欺凌同僚,打压下属。其实,宋真宗老早就想罢黜寇准,甚至可以说,真宗当初用寇准只是情非得已。因为,真宗早就看透,寇准可以共患难,却难以共富贵。

当年,寇准因为举荐三皇子为太子,立下大功。宋太宗也有心重用他,并将他提拔为参知政事。30出头就担任了枢密副使,寇准已经算是宋朝最年轻的宰执了。可没过多久,他便因为揽权用事,打压同僚,激起了众怒,随后被宋太宗罢黜。直到真宗即位,为了报答当年的举荐之恩,这才将他调回京城,出任了开封府尹。

剧照

寇准在任职期间,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比如休整开封府的排水系统,疏通古河道。真宗也知道寇准有大才,所以才在李沆去世、宰执空虚,并且宋辽大战爆发的危机情况下,让他重新拜相。但是,真宗也知道他嚣张跋扈,于是又命毕士安出任首相,对他进行约束。

就如同宋太祖宠信赵普、宋太宗信任寇准一样,王钦若则真宗朝的第一宠臣。而王钦若之所以嫉妒寇准,是因为他的晋升之路跟寇准不一样。

王钦若家里没有什么可以依仗的家底,祖父虽然当过州县级别的官员,但是父亲没有功名,只是一介布衣。在没有家族、宗族可以扶持的情况下,王钦若只能自力更生。虽然他也有大才,但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好好的抱住皇帝大腿。正因如此,他虽然有治民之才,骨子里想的却是迎合皇帝的需求。

寇准剧照

寇准跟王钦若相比,就是完全相反。他很少揣摩圣意,字典里更是没有谄媚二字。寇准不单单是藐视同僚,即便对皇上,他也没怎么放在眼里,犯言直谏那是常有的事。

所以说,对寇准,宋真宗敬畏;对王钦若,宋真宗亲近。但是,真宗不是一个以个人好恶来处理国家事务的昏君,在国家危难时,他会理性的选择寇准来担当大任。当然,面对王钦若的劝说,他也曾动摇,但最终还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只是,当危难过去,面对歌舞升平的新时代,锋芒毕露的寇准已经不合时宜了…

真正让宋真宗下了罢黜寇准之心的事情是,寇准公开宣称“不用南人为相”。

宋真宗剧照

那一天,朝廷让各地官员举荐贤才,并由宋真宗亲自主持考试。考题发下来之后,一个14岁的抚州人晏殊突然站起身来,禀奏说:“这道试题臣以往做过,恳请陛下换其他的试题。”宋真宗闻言大喜,小孩子竟然如此坦诚,便亲自拟题,让晏殊来做。结果,晏殊交上来一份花团锦簇的美文。宋真宗大加赞赏,决意赏赐晏殊进士及第的身份。

可就在此时,寇准竟然站出来反对。他的口气很坚决:“晏殊是江南人。太祖以来就有“不用南人为相”的传统,对江南人的使用必须要谨慎。”北宋时所谓的南人,指得是长江以南的所有民众。

寇准此话一出,宋真宗就发现,不但是晏殊、王钦若一脸煞白,满朝官员半数人的眼中都充斥着愤怒。

晏殊雕像

寇准虽然说的是实话,但是大宋一统天下都这么多年了,若用人还分南北,半数百姓都要对朝廷寒心了。于是,宋真宗说:“朝廷取士,当唯才是举。如今四海一家,和太祖朝已经不同!”随后,宋真宗不但赏赐晏殊进士出身,还授予晏殊秘书省正字的官职。

寇准此举,使得朝中江南出身的官员和长期被寇准打压的官员,迅速抱团。景德三年二月,京城官场传出一股流言:宰相寇准意图勾结安王赵元杰谋朝篡位。

寇准之墓

当时,赵元杰确实有谋反的心,也确实跟寇准走的很近。宋真宗得到消息后,心里很担心。如今寇准在朝中、军中威望极高,若不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真宗便将寇准罢黜,流放陕州。

虽然,寇准被罢黜的直接原因是挑起了党争,但是根本的原因是——一柄所向披靡的利剑,乱世时应该横空出世,到了和平年代则该归鞘,或者收起锋芒,养尊处优。

所以说,找好自己的定位很重要,切忌居功自傲。永远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才是在职场上长久立足的根本。

举报 分享 2022-03-22 11:15:56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