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一枪刺死高览,为何张郃却与赵云大战三十回合,全身而退?
张郃和高览在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同被称为“河北四庭柱”,在三国演义中的武力值也相差不大,但这两位在遇到赵云的时候,却有着不一样的结局。高览遇到赵云被一枪刺死,这直接成了高览的结局,而同时张郃却可以和赵云大战三十回合,虽然败走,却也是全身而退。
先来看看演义中对这段情节的描写:“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纵马亭枪,杀散后队,又来军前独战张郃。郃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
很明显,高览之所以连赵云的一枪都接不住的首要原因已经呼之欲出了,高览是冲着刘备去的,准备擒获刘备这个敌军首领,赵云从后方偷袭,高览没有防备。从这个角度看,高览确实死于自己的得意忘形,以为刘备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没有防备从后面偷袭的赵云。
以高览的武力,如果和赵云面对面对垒,虽然也有可能打不过赵云,但两人大战几十回合是不成问题的。高览和许褚可以一战,面对和许褚相差不大的赵云也不会过于狼狈,所以高览这里的原因就是他过于大意,没有防备。
再来说说赵云,赵云一枪刺死高览的时候可以说是一鼓作气,一方面为了给刘备解围,一方面肯定是准备一击必杀,直接干掉高览。赵云拼尽全力的一击,威力必然不同寻常,高览中招也在意料之中。
在此之后,迎战张郃的时候,赵云已经作战一段时间,体力肯定有所下降,和张郃又是实打实的交战,毫无优势可言。张郃的武力同样无可争议,对上筋疲力尽的赵云,战上三十回合毫无问题。
最后,赵云一枪挑翻高览这段情节可以说完全是演义中杜撰的,正史中关于高览的记载从高览投降曹操之后就很少了,更加没有被赵云所杀的记载。那么演义中为何要这样安排呢?首先赵云初投刘备,肯定是要建功立业,阵前斩杀敌方大将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记载较少的高览刚好符合要求。
赵云为救刘备,一枪刺死高览,有助于丰满赵云这个人物形象和塑造赵云刘备阵营中的位置,凸显赵云的武力值。而张郃由于在三国中出场时间比较长,直到蜀汉成立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才被飞剑射中,在前期安排一些战斗情节也符合逻辑。
综上所述,赵云和高览的“现场情况”加上演义的“后期渲染”,最终组成了高览和张郃这两位武力相差无几的大将不同的结局。值得注意的是,高览和张郃同是在官渡之战时投降的曹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袁绍官渡惨败的原因是因为高览、张郃两员大将临阵倒戈。二人可以算是老熟人了,共同受命追击刘备,却只有一人返回,实在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