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名士李百药真的拐走了杨素的姬妾?他为何连续被三任主人陷害
古代权贵们姬妾如云,好不幸福。但幸福过了头就是烦恼,隋朝宰相杨素就因此很恼火,因为他的红粉军团已经连续三次被人挖墙脚了。
第一次,乐昌公主被徐德言撬走,第二次,红拂女跟李靖私奔,这一次登徒子居然半夜跑到他的家里,跟他的美妾约会。
当仆人们将二人拿获,杨素见到小色狼时立刻火冒三丈,这家伙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同朝好友,内史令李德林的儿子李百药。
李百药跟他爹李德林一样,都是少年成名,他6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被人称为“奇童”。开皇初年,不到二十岁的李百药就出任正七品的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
一个前途光明的新星,居然如此下作,如此色胆包天,大半夜跑到当朝宰相家里“挖墙脚”,此举不光毁了自己的前途,还让李德林和杨素都没办法抬起头。
杨素下令,将二人一起斩于庭前。李百药既不争辩,也不求饶,昂首挺胸起身就要往外走。杨素一看:哇,好帅气的小伙。他心一软,就这么杀了太可惜了,给他一次机会,生死就看他自己的造化吧:小子,你不是擅长写文章嘛,把今天这事用诗写出来,如果我满意就饶你一命!
李百药活动活动手腕,不假思索,挥笔而就。杨素接过诗作,看得不由频频点头,真不愧是奇童啊。于是杨素不光没处罚李百药,还将爱妾送给了他,又赏给他几十万钱。
老杨同志真是活雷锋啊!不过这件事不见于正史,而是记载于笔记小说《隋唐嘉话》,可靠性不高。
按新旧唐书记载,李百药二次出仕还是靠杨素的大力举荐,才得以出任礼部员外郎。假如李百药做出如此丢人的事,身为贵族的二人如何在朝堂共处?
史书的一个信息,给我们解开了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李百药任太子通事舍人时间并不长,就以健康问题为借口离职了。这是一个好借口,李百药幼年时期总生病,所以他的祖母给他起名“百药”。
不过,借口毕竟是借口,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谗言陷害!李百药当时太年轻了,才十几岁,且才华横溢,因而遭到很多人的嫉妒,《旧唐书》说“妒其才而毁之”,谁干的?不知道。
因此,所谓的登徒子事件,应该就是诋毁李百药的一个手段而已。假如这件事真的,这么大的丑闻史书不可能不记载。
应该说造谣者很恶毒,不过对李百药来说,花边新闻的污蔑跟他后来的遭遇对比,可谓小巫见大巫,他一生被三个主人谋害,两次在死亡线上逃生。假如司马迁活到唐朝,他笔下的李百药一定比李广惨多了。
李百药得罪的第一个主人是隋炀帝。
开皇初年李百药辞官回家的路上,被一个人追上了——晋王杨广的门客。原来杨广听说李百药辞官,立刻派人追赶,希望他能到自己手下工作。
李百药刚刚辞职,心情正处于糟糕的时候,哪里有心思换工作?再说了,刚装病从太子杨勇那里脱身就加盟杨广,这不明摆着给太子爷脸色嘛,于是李百药拒绝了。
杨广心眼小,给李百药记了一笔账,等他一坐上龙椅就赤裸裸地报复上了李百药:桂州那边风景好,正适合你们这种文人,去那边当司马吧。
李百药千辛万苦从长安跑到桂州,青山绿水还没来得及欣赏,又一道圣旨来了:桂州撤州并郡,你下岗了。李百药只好收拾行囊,又从桂林一路颠簸回到老家河北定州。
隋炀帝真够阴损,你还不如直接将他罢职算了,害得李百药来回跑了数千里的冤枉路!
李百药在家乡呆了几年后,又被授予鲁郡临泗府步兵校尉。大业九年,他奉命前往会稽郡平定叛乱,并立下战功。
原本他在地方悄悄做官,隋炀帝不知道,可是这一立功反而坏了事,名单呈报到隋炀帝跟前:咦,这不是老朋友嘛,鲁郡离洛阳太近,不够清雅,让他去建安郡(福建建瓯)当县丞去吧。
如果不是隋朝灭亡,估计李百药这辈子都会行走在人生的大路上。李百药苦笑,这会儿连装病都不敢了,他只好老老实实上路。
只是当他走到江淮之间时,发生了大变故。原来,此时大隋的天下已经开始动荡,江淮之间出现三支割据武装:沈法兴、李子通和杜伏威。李百药很不幸,落入沈法兴手上,被迫“落草为寇”,给沈法兴当了曹掾。
后来,沈法兴被李子通干掉,李百药又成了李子通的俘虏。李子通“大方”,授李百药中书侍郎、国子祭酒,“副国级”干部。可惜李子通的这个“国”,一泡尿就能横穿,实在不过瘾。
果然,没多久李子通成了杜伏威的俘虏,李百药于是变身杜伏威的行台考功郎中。这个杜伏威,就是李百药得罪的第二个人。
杜伏威此人,我个人认为论军事才华他未必比李世民差,可惜他的出身决定了他只能做士族集团的垫脚石。李百药大概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他力劝杜伏威归唐。
杜伏威思虑再三,接受了李百药的建议。几年后,杜伏威为了让李渊放心,决定只身前往长安任职,而将江淮地区的大权交给了辅公祏和王雄诞。
走到半路上,杜伏威又后悔了,越想越觉得李百药是个奸细,于是杀心顿起。但鉴于复杂的形势,杜伏威又不能不降唐,所以他决定继续前往长安,却对李百药下了杀手。
当然,杜伏威也不敢公然杀害李百药,因为李渊早就知道,杜伏威归唐李百药功不可没,所以只能暗杀。于是,杜伏威赏给李百药一壶“石灰酒”。
石灰酒在民间算是一种药酒,对某些恶疾有奇效,但搞不好就出人命。李百药喝下石灰酒后立刻“大洩痢”,把自己拉虚脱了。看着奄奄一息的李百药,杜伏威让人将他送回,自己放心地走了。
让人神奇的是,李百药不愧是“百药”,他居然跟死神打了个啵又回来了,不光没死,原本一身的宿疾还都被拉掉了。
杜伏威得知这个结果,鼻子都气歪了,他给辅公祏写了一封信,要求辅公祏想办法除掉李百药。好在有个正直的王雄诞,在王雄诞的担保下,李百药逃过了杜伏威的毒手。
第三个加害李百药的人,居然是他还没见面的新主人李渊。
杜伏威走后不久,辅公祏就开始准备反唐,为此这伙计设计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计谋,除掉了王雄诞,伪造杜伏威的信件,打着杜伏威的旗号举兵,又故意放风李百药也跟着反了,并且提拔李百药为吏部尚书。
这一系列的迷幻操作,坑苦了李百药,他被李渊上了死亡名单。好在辅公祏叛乱被平定后,唐军搜出了那封杜伏威写给辅公祏,要求他杀了李百药的信。
这下李渊迷糊了,他也搞不清李百药到底是白是黑,于是只好取个折中方案,把李百药贬到泾州(甘肃平凉)为司户。
劝降杜伏威本来是奇功一件,按常理这个功劳至少能给他换一个县公,甚至郡公的爵位,如今却被发配到大西北吃风沙,太衰了!
李百药侍奉三个主人,对于隋炀帝他没有任何恶意,对于杜伏威和李渊他是功臣,却被他们下死手迫害,太史公大人,百药请你替他写传记。
贞观元年,李世民出巡泾州,特地召见了李百药。君臣相谈后,李世民发现这老头太有才了,对了,此时李百药已经63岁了,于是他当即任命李百药为中书舍人,随驾入京。
长安,对李百药来说是那么的近,又是那么的远,人生是那么的长,又是那么的短。从他十几岁跨入仕途,四十多年他基本漂泊在外,那些早年就惊叹于李百药才华的前辈们,谁又能想到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仕途如此坎坷,又如此不可思议。
经历了这么多,李百药变得沉默寡言,淡薄钱财,又热衷于提携青年才俊。在辅佐太子、谏言政治得失、修订律令和《五礼》这些常规工作外,他倾尽心血编撰完成了不朽史作《北齐书》。
除此而外,李百药还留下了大量诗作和文章,著有文集30卷。李世民看了他的文章曾经感叹:“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何齿之宿而意之新乎。”
身老才壮,齿宿意新。读书不多的李世民,跟着这群文学大家混久了,也变得才气逼人了。
早年体弱多病的李百药,历经沧桑,越活越健硕,贞观二十二年去世时,已是84岁的高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