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朝的功臣,大家立马会想到李世民封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然而那是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封的,完全是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来衡量,比如秦琼在唐朝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不支持玄武门之变,就被李世民排到最后,差点连榜都上不了,其实唐朝建国不久,李渊也封过功臣。
李渊登基之后,一共封了十七位功臣,第一位就是裴寂、第二位就是刘文静、第三位按理说应该是李世民,但李渊不好意思封自己的儿子,但这三人在唐朝的建立中,立下的功劳自然不小,比如裴寂,他原本和李渊一样,都是隋朝的官员,一直怂恿李渊造反,李渊却不敢,后来他想出一个绝招。
裴寂找来隋炀帝的两位妃子,把李渊灌醉之后,让这两个女人陪他睡觉,到底有没有发生关系不得而知,反正李渊醒来之后,瞬间觉得自己是马入夹道——不可回头了,只有造反一条活路了,就这样唐朝建立起来了,你说裴寂功劳大不大?
李世民的功劳很大,这不用多说,想必大家都知道,然而刘文静是谁?或许很多朋友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大家了解隋唐时期的故事,大多是从《隋唐英雄传》中来的,而这是民间的小说故事,这里面并没有讲到刘文静,所以刘文静的知名度比较低,但他的功劳还排在李世民之前。
刘文静的父亲在隋朝做官,他自己则在李渊手下工作,后来李渊造反了,刘文静看得出来李渊是个有野心的人,太原起兵时,刘文静就充当了李渊的谋士角色,李渊起兵之初,就面临着东边的突厥问题,于是刘文静给他一个主意:"劝改旗帜以彰义举,又请连突厥以益兵威。"
对于刘文静的建议,史料称"高祖并从之",后来李渊一路势如破竹,杀得天下诸侯纷纷投降束手,后来刘文静一直跟在李渊身边,为他出谋划策,等到唐朝扫平天下后,李渊论功行赏时,就把刘文静封为唐朝第二开国功臣,并且赐给他一块免死金牌,但只能用三次。
然而李渊登基之后,考虑的重心不再是征伐天下,而是考虑如何搞政治权力平衡,恰好他手下的裴寂和刘文静两人不合,于是裴寂就污蔑刘文静,说他要造反,造反自然要被杀头,可刘文静有免死金牌,被污蔑了两次,也就用了两次,等到他第三次被污蔑了,李渊直接不看他的免死金牌了,就这样把他给杀了。
刘文静死得很冤屈,虽然他有三次可以使用免死金牌,但李渊还是把他给满门抄斩了,其实李渊心里雪亮,刘文静到底有没有造反,他心里自然有数,可皇帝要杀一个人,哪还需要什么理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