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开国皇帝,他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三皇五帝”,因此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并且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虽然在后世学者的眼里是一个残酷而暴戾的君王,但是他在位期间还是做了不少举措的。除了在经济上实行统一货币的政策,秦始皇还在交通要塞的建设方面下了一番苦功。
从公元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就以咸阳为中心,开始大幅度修筑延伸至四面八方的驰道,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高速公路。驰道地修建可以方便秦始皇对旧国六地进行管理,也方便秦王朝对北方前线战争进行补给。另外,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然要巡视天下,为了一路上畅通无阻,故而修建驰道。
秦直道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驰道之一,它贯穿于我国的甘肃、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是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交通干道。秦直道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因其路况出色,实用性强,直到清朝之前一直都被沿用。秦直道全长700多千米,为大将蒙恬负责监工修建,但由于沿途地形复杂,多崇山峻岭,很多劳工都埋身其中。历史上并没有秦直道具体的建成时间,只知道秦二世时仍在继续修建。
为了确定秦直道的走向和终点,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在查阅史料和实地考察之后,于1975年发表了一篇关于秦直道的文章,文中宣称秦直道最后进入的是鄂尔多斯草原,但关于具体的终点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考古专家团在1979年通过不断调查,再次确定秦直道的南段起点为汉代的甘泉宫遗址,北方终点为包头市附近的麻池古城。
2006年,考古队员再次对秦直道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查研究。经调查,秦直道道路两侧不但有着优秀的排水系统,在其道路两侧还被挖出大量的大量建筑基址。令考古队员们不解的是,为什么荒废2200年的秦直道主干道上,竟然没有一棵杂草,实在是让人费劲。经过对秦直道的土质分析最终确定,秦直道的土都是被火炒熟的“熟土”,没有任何养分的“熟土”上是不可能长杂草的。
古人的智慧的确是无穷的,为了保护道路不被杂草破坏,竟然想出这等办法。而且,秦朝时期的监工十分严格,没有工人敢偷工减料。在他们付出辛苦与汗水的同时,秦直道也得以完整保存2200年,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幸中的万幸了。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