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只把匈奴赶到阴山脚下,而不斩草除根?原因有三

北方的匈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心头大患,它似一把利剑,只要稍有机会就会从插入中原文明的心脏。汉朝成立之初,高祖刘邦率领大军前往征讨,结果被围困落了个狼狈逃回的结果,不过到了武帝时期,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一大批名将北击匈奴,立下了不朽战功。特别是霍去病更是连匈奴祭祀的地方都给端了,但是为什么汉朝只把匈奴赶到了阴山,而不乘胜追击,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边患呢?

匈奴依旧强大

匈奴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匈奴是在和战国时期的中原军队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甚至和当时世界第一的秦军也能相持不下,其意志之坚定是难以想象的。即使是武帝重创了匈奴,但是匈奴依旧有足够强大的兵力来对抗汉朝,匈奴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再组织数十万骑兵迎战汉军,如果此时依旧穷追不舍的话,很可能会让匈奴人置之死地而后生而后生,万一匈奴反扑成功将会得不偿失。况且自己已经达到了预想的目的,汉军是远距离作战,运输物资的给养线拉的很长,给养线如果遭到偷袭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如果再追击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没有占领土地的必要

古代的战争通常都是掠夺土地和人口,而匈奴的土地大多都是贫瘠的草原。中国一向是以农耕为主的,如果占领了大量的草原又没有人前来耕种,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开阔的草原无险可守,如果匈奴军队卷土重来的话,以步兵为主的汉朝军队很难抵挡,所以没有占领其土地的必要。

汉朝的财政支持不住

武帝以其雄才大略闻名于后世,但是其横征暴敛也是臭名昭著。为了平定边患,汉朝每年都会征收大量的税款,在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发生了农民起义。而彻底征服匈奴至少还需要数年的时间,汉朝的财政已经很难负担的起了。假若是在攻克富庶的地方,军队还可以实现以战养战,国家的负担并不大,但是贫穷的草原很难找到战略物资,因此汉朝的军队都需要中央政府为其筹措钱粮,在达到震慑匈奴的目的之后,自然要叫停了。

不过通过武帝一朝的努力,匈奴已经退回到了阴山以北,暂时的解决了匈奴问题,自此匈奴内部也面临着分化的问题,最终分成了两派,一部分向西部迁移,自此匈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举报 分享 2022-03-12 09:52:10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