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把肉扔掉也不给士兵,看透霍去病的做法,才明白他的智慧不低

在中国古代兵家,将领和士兵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那些会打仗的将领常常要求自己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亲自以身作则:

比如战国时期名将吴起,在河西带兵之时,吴起不顾自己的身份经常和士兵同甘共苦吃住在一起,就算国君有了赏赐也是优先分给手底下的将士,而士兵一旦受伤伤口流脓了也是不顾恶心亲自给士兵吸吮脓水,因此当时的“魏武卒”是战国最厉害的军队,曾五万大败秦国五十万大军。

而宋朝时期的岳飞也是如此,岳家军当时军纪严明,岳飞也提倡赏功罚过,一旦有了赏赐就分给手底下的将士,士兵受伤了就亲自给他们熬制汤药,因此岳家军的士气也是很高涨的,全军上下都以岳飞为核心,才有了“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声音。

对于众多将领来说,为将者必须与士兵同甘共苦,因为这有利于全军上下拧成一股绳,对于提高士气是必要的汉朝时期的李广也是如此,而与之形成反比的则是霍去病的带兵方式。

根据《史记》记载,霍去病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纨绔子弟,他每次出征打仗都是带着十几车的酒肉美食出征,这些都是皇帝赐给他的,而他呢?一个人享用这些美食,士兵受伤了需要营养也不管不问,而他一个人又吃不了这么多,最终只有扔掉。

可是就是这样子一个人,与李广形成了鲜明反比,李广倒是经常同甘共苦,可是除了胜不会打,别的都会打,而霍去病则是每战必胜。

当然,以往我们是认为霍去病冷血无情,可是当琢磨透这里面的要求之后就明白霍去病其实也很高明:

将领并不一定要同甘共苦,只需要赏功罚过

在《汉武大帝》之中有这么一段对话,李广说“将军哪能不与士兵同甘共苦的?”,而霍去病当场就反怼,“将领不一定要和士兵同等待遇,只需要赏功罚过就是了,可以激起士兵对胜利的渴望,告诉他们只要仗打赢了什么都有,何必拘泥形式呢?”

而这就是霍去病的一个高明之处,我们不妨想想,类似霍去病这样的带兵方式居然不会哗变?可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然而就是这个二世祖一般的纨绔子弟,在后来的威望甚至差点取代其舅舅。

而这个就是霍去病的独到之处,虽然对于士兵而言,霍去病的做法是极为苛刻,可是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霍去病对待下属的功劳不会独吞,只要你真的作战勇敢或者有功,那么必定会得到封赏,甚至只要做到他这个位置,你也可以做到可以和他一样。

所以这就是霍去病的一个独到之处,作为将领你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你的目标是带领军队打胜仗,而不是带领军队去同甘共苦的,仗打不赢,天天同甘共苦都没有用,仗打赢了该有的封赏你都有,甚至你可以和他一样,所以这也是属于霍去病独有的作战方式,无法无天又有点肆无忌惮却总是能够奇迹发生。

跟随霍去病打仗没有后勤,需要时时刻刻忍饥挨饿

另外霍去病的战法也是独树一帜,我们知道行军打仗经常讲究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霍去病的战术不适用这句话,因为霍去病讲究的就是运用骑兵快速作战,粮草辎重等东西对于他来说就是负担了,所以在当时霍去病就经常是大部分还没到自己就先带着部队冲上去了。

霍去病的战法无论是古今战法看来皆属于“自寻死路”,可是就是这种战法打的匈奴溃不成军,因为其讲究打到哪吃到哪,就是抢匈奴的粮食然后补充自己。

然而由于没有后勤辎重,所以有时候部队往往就会面临忍饥挨饿的场景,所以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打胜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必须得有当年项羽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行。

换个角度来说,不让士兵吃肉也是霍去病提升士气的一种手段,毕竟兵法没有形势,用的人多了自然就会记住这种方式了。

明哲保身的一种保护手段

由于司马迁对卫霍两人有所偏见,所以司马迁对于霍去病的评价则是“以和柔自媚于上”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司马迁对霍去病等人偏见实在太深了,因为没有给士兵吃肉就是魅惑于圣上。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霍去病自己保护自己的一个手段,古代皇帝最忌讳的是什么?将领拥兵自重,当年宋高宗对于岳飞是如此,岳飞在军中威望甚高,而且经常和他同甘共苦,说句难听的,岳家军可能真的到了“只识岳飞,不识皇帝”的地步,所以这也是成为了岳飞之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古代聪明的人会怎么做呢?比如王翦,就是靠着向皇帝不断讨要封赏来表现的自己毫无野心,其目的就是有一个安详的晚年然后给子孙度日就行了,甚至在打仗之时还在向秦始皇讨要封赏,而秦始皇看到王翦如此就放心了。

而萧何也是如此?晚年意识到刘邦已经开始对他不信任了,萧何采用自污的办法来让百姓对他失去信任,刘邦看到萧何的所作所为之后就打消了疑虑。

而霍去病的做法某种程度上就和萧何差不多,当时霍去病打匈奴可谓是连战连捷,和卫青几乎掌握了大汉朝所有的军队,而且在军中威望甚高,如果士兵再和他一条心,那不放心的就是汉武帝了。

所以要打消汉武帝的顾虑就必须得让他放心,用这种手段的确是可以自保的有效方式,因为对士兵太过苛责,所以士兵和将领之间有嫌隙,就算将领要起兵,恐怕手底下的将士也是很难答应的。

可以说霍去病虽然嚣张跋扈,可是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他的这一招可以说非常高明,而司马迁却没有看懂这一层,最终自己落得个“宫刑”。

举报 分享 2022-03-12 08:46:10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