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真的是个苟且偷生之辈吗?这个“锅”背了上千年!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汉献帝刘协是一个苟且偷生之辈。为什么人们会对汉献帝有这么大的误解呢?主要就是因为他的一生都被曹操当做傀儡苟活于世。那么,刘协真的是一个软弱不能的皇帝吗?

刘协在儿时就表现出了他非常聪明且有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素质。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可能知道,在董卓进京时,京城一片混乱。当时无人能看清楚是一个什么形势,?于是当时的小皇帝刘辩与刘协带着些大臣出逃,走到城外无人之处,董卓带着数百骑兵尾随而至,当时的刘辩已经吓得找不着比了,两腿发软,口不能言。大臣纷纷无计可施,一个个只能当缩头乌龟。

当董卓临近,刘协挺身站出,问董卓,你是来护驾的还是来追杀的?一句话把董卓问得无言以对,支支吾吾地回答,当然是来护驾的,随即又问:来护驾为何不下马?于是董卓就下马把刘辩、刘协及一群大臣护送回京。回京后不久,董卓便把刘辩废掉而立刘协为皇帝,用简单的几句问话就能把董卓这个老滑头难住,可见刘协确实非常聪明,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也是因为这点,董卓非常喜欢刘协,认为他具有一个当好皇帝的潜质。由此可见,刘协在儿时就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

董卓死后,汉献帝刘协被曹操’’接到’’了许昌,又开始了他的傀儡生活,曹操也开始了他’’挟天子以令诸候’’的政治生涯,因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时,外加曹操本身的军事才华,几乎具备了统一北方的态势。其间曹操也对汉献帝刘协’’礼遇有加’’,汉献帝的日子过得也算可以,起码比董卓活着的时候强,但是刘协的志向不在于此,随着年龄的增加与学识的丰富,他并不甘于此。于是有了著名的’’衣袋诏’’事件!

’’衣袋诏’’的内容大概如下’’曹操把持了朝政,他乱杀无辜的做法并不是我的意思,而是他假传圣旨。况且他的出身真的不怎么样,希望接到我这份旨意的忠良之士,念在汉高祖刘邦的情谊上帮我除掉逆贼曹操,我这是咬破了手指给你们写的信,一定要保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从这份’’衣袋诏’’中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汉献帝刘协想把曹操杀掉,想要夺回朝廷的主宰权,可惜身边无人,万般无奈之下,把汉高祖刘邦都’’搬’’出来了。

汉献帝刘协用’’衣袋诏’’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正应了’’置之死地而后生’’那句话,刘协并是一个苟且偷生之辈,他时刻想着光宗耀祖,只是无力回天罢了。’’衣袋诏’’被曹操发现之后,曹操大开杀戒,将董承等人满门抄斩(马腾离京、刘备出走),至此曹操仍余怒未消,带剑人宫,将已有5个月身孕的董妃杀死于汉献帝面前。

试想,一个19岁的少年,亲眼目睹了爱妃、亲信被杀,受到的打击不言而喻。汉献帝刘协本身是想做一个好皇帝的,也想把朝廷的局势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是没有实权,自己的生死都在别人一念之间,一切都是空想。从另一方面看,恰恰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刘协并没有破罐子破摔,他内心深处想做一个好皇帝,这与那些有着实权而贪图享乐的皇帝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苟且偷生这个’’锅’’他背了上千年!我们应该给予汉献帝多一份理解,少一丝的埋怨与误解!

举报 分享 2022-03-12 10:40:10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