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何要杀有善言的曹爽之弟

司马懿为何要杀有善言的曹爽之弟

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侥幸获胜后将政敌一网打尽,然后将其灭族。在这些人当中,曹羲曾劝谏哥哥曹爽不要过于骄奢淫逸,手里有兵也没有使用,可说是有过良善举动,但司马懿为什么还是将他们一概处死了呢?

(曹爽兄弟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爽曾经和司马懿一道辅佐幼年皇帝曹芳,因为司马懿年长德高,曹爽有时还能够和他商量着来,但当他用了何晏等人,就把司马懿给架空了。曹爽独揽大权,开始骄奢淫逸,生活俨然就是皇帝。更有甚者,他还将先帝的才人、师工、鼓吹以及皇家的乐器、武器等以为己用,和何晏等人饮酒作乐更是不以为事。弟弟曹羲为此深深担忧,数次劝谏让他停止这种行为。曹羲还写了三篇文章,极力陈说骄奢淫逸的祸害,话说的非常明白深切。因为不敢直接斥责曹爽,便以告诫众弟弟为名将文章拿给曹爽看。曹爽知道他的用意就是针对自己的行为所写的,很不高兴。曹羲有时候劝告的话不被采纳,不得不哭着离去。

司马懿虽然被架空,但他并不甘心就此离开政治舞台,而是秘密地做着各种准备,密切观察着政坛的一丝丝风吹草动。终于,正始十年正月,司马懿等到了这个机会。皇帝要去朝谒高平陵,曹爽兄弟一同都跟随着去了,司马懿发动了政变。中间的过程就不说了,最后曹爽放弃了抵抗,交出了权力。司马懿免去了曹爽兄弟的官职,让他们以侯爵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封地。司马懿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又把太监张当给抓起来再行审问,毫无疑问,张当又供出了曹爽的一些罪行,那就是曹爽们要在三月中旬起兵造反。毫无悬念,跟随曹爽一同“谋反”的一班同党被抓,也同被诛灭三族,其中,曹爽之下第一人就是曹羲。

曹羲有劝谏曹爽的良善行为,在有人劝他劫持皇帝和司马懿对抗时也没有采纳。曹羲当时身为中领军,手里有最近的兵力调动之权,也可以说他并没有实际和司马懿对抗的行为,那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那么狠地对待他呢?

说起来,这就是封建社会的根本,家族利益大于一切,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指的这种情况。曹羲无论是劝谏曹爽也好,不坚决抵抗司马懿也罢,他的出发点首先是在自己这方,为的也是曹爽的统治和自家的荣华富贵。正因为如此,曹爽不理解不采纳他的善言,司马懿就更不会领他的情。这是那个时代的现实。假如曹羲像智果一样脱离曹氏家族,可以肯定,他是无论如何也当不了这个中领军的。在司马懿这边也一样,人家笼络再多的人,也到不了这个政敌弟弟的头上。所谓株连,就是指曹羲和曹爽是一株相连。说起来曹羲可能真的无辜,但他和那些刚出生的婴儿相比,还能比他们更无辜吗?另外,从司马懿这方来说,他的心实在在太狠,不仅是曹羲,就连曹爽被杀也是他违反了诺言。本来曹爽已经归家,这事情应该告一段落,也就是说,在没有重新犯罪的情况下,这事应该是结束了。不过,司马懿没有那么善良,他又把一个叫做张当的宦官抓了起来,是他供出了曹爽阴谋造反,还说他练兵,想在三月起事。就这样又把曹爽兄弟及死党一并抓起来,宣布了一个新的大罪处死。曹爽的另一个弟弟曹训是武卫将军,人家要是造反还要先练兵吗?曹爽“僭拟”、“候伺神器”,像赵高一样打算灭亡魏国,这些司马懿都已经在武装进攻曹爽前的奏折里说得清清楚楚了,既然免了曹爽之罪,这些都应该包含在其中了。很不幸,司马懿还是又重新追究了,也就是司马懿食言了。这件事还牵涉到了太尉蒋济,是他给曹爽写信,说司马懿只是免他们的官,没别的意思。后来曹爽被诛,蒋济觉得自己失信于人,就这样得病去世,不管真假,总之是有人这般说。至此事情已经很清楚,是司马懿要“侯伺神器”,任何阻碍他“篡魏”的势力他全部都要铲除,更不差一个曹羲。人们说司马懿开启了一个政治上的恶劣先例,那就是对已经认可失败的政敌赶尽杀绝,并不是没有道理。人们还说他的后代相互残杀根源都在于他,因而诅咒他这个晋国国祚不长,也不仅仅是发泄一下吧?

司马懿在民间的形象只有一个字——阴。曹羲有良善行为但还是被族诛,只能说明整个封建社会的腐朽,而这种株连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举报 分享 2022-03-11 08:38:17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