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江龙李俊出海建立的国家,真实历史上究竟是否存在

01

征讨方腊归来后,曾经叱咤风云的梁山兄弟大多数殒命疆场,侥幸活下来的也多是心灰意冷,一时间各奔东西:宋、卢两位首领虽然获得了兵马总管这样的职位,却不免落得被人毒害惨死的结局;原本便是朝廷武将出身的关胜、呼延灼则继续为国驰骋疆场,马革裹尸;柴进、李应这些土豪回到了原本的庄园生活,继续当他们的富贵闲人;而像蒋敬、裴宣和邹润这些出身草莽的好汉虽也各有些本事,但大抵不喜官场的束缚,纷纷回乡归农……众好汉的结局之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当属出海为王的混江龙李俊了。

李俊原本和李立及童氏兄弟霸着浔阳江,做撑船艄公的同时贩卖私盐。宋江刺配江州路上,在揭阳数次遇险,李俊多番相救,令其不仅脱难,还收了一帮誓死相随的弟兄。因此与宋江交情虽不及李逵、戴宗等人密切,混江龙却也是妥妥的及时雨嫡系。也正因如此,后上山的李俊反超阮氏三雄,坐上了梁山水军大都督的位置。

招安前后的历次战争中,李俊麾下的水军更是大显神威:三败高俅,擒杀金陵水军统制刘梦龙;征田虎,献水攻之计,掘开智伯渠,灌了太原城;讨王庆,与童威童猛扮做渔夫,在清江边打埋伏,生擒寇首王庆;征方腊,则率水军头领到敌营清溪城诈降,在城中纵火,里应外合大败敌军……如此大的功绩,作为幸存下来的梁山高级将领,等待他的就算不是高官厚禄,也起码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富贵荣华。可李俊却选择了与其他兄弟截然不同的另一条路——出海探险。

02

李俊看得明白,朝廷奸臣当道,进了官场,就等于进了蔡京、高俅的罗网,即便不被弄死,以后也肯定不会好过。于是平定了江南,大军班师行至苏州之际,李俊便装作中风,留下心腹童威童猛,让宋江先行回朝,就此和兄弟们分道扬镳。但志向远大的李俊并未回到揭阳当回普通的艄公,他前往榆柳庄寻得当初结义的费保等人,打造船只。随后从太仓港出海,乘风破浪,最终成为了暹罗国之主。

说到暹罗,一般指的是中国人对泰国的古称。但查阅史书便会发现,在宋江起义的北宋末年,文献的记载中尚无“暹罗”一词,当时统治着如今泰国土地的,是一个叫做哈利奔猜王国的国家。

03

从泰国清迈驱车26公里,就来到了坐落在美旷河上的南奔。这里是哈利奔猜王国最北端的前哨。一座古老的堡垒静静矗立在河畔,守卫着历史更为悠久的哈利奔猜寺。根据历史记载,佛寺的前身是当时统治南邦城的国王的王宫,国王在得到一颗佛祖舍利之后,下令在王宫内建造一座金塔,用来供奉舍利。五百年后,南邦的另一位国王在原来佛塔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座更大的佛塔,并将旧佛塔包围在新佛塔中,这就是今日我们所看到的金色舍利塔。

早在公元前300年,南奔地区便有松散的部落在此定居,但一千年来并未形成实际的国家机构。直到公元750年,泰国中部华富里的罗斛国占玛呼公主带了一批僧人到此,传播上座部佛教,并让儿子建立城邦加以统治,这便是哈利奔猜王国的雏形。数百年来,哈利奔猜国国王多为女性,因此古中国习惯称之为“女王国”。虽然是女性领导的国家,但女王国的形象绝非柔情似水,而是相当勇猛善战。从地理位置上看,此国北邻南诏大理,西接蒲甘,东邻吴哥,在如此强敌环伺的情势下能够繁衍生息五百余年,显然不是易与之辈。假如李俊真的率众登陆东南亚,面对女王国的巨象长刀,胜负尚未可知。

到了十三世纪中叶,蒙古铁蹄征服了大理国,也引起了东南亚诸小国的恐慌。当时一个叫恩央的小国在国王孟莱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并逐渐吞并了周围一些小部落。孟莱听闻蒙古大军不日南下的消息,自忖不是这些北国人的对手,为了避其锋芒,决定向南发展,而恩央的南方,正是享国五百年之久的女王国。

04

孟莱是个手腕高超的政治老手,他首先笼络泰北地区的土著民族拉瓦人,使之能够为己所用。随后又和周边国家结盟,确保他们对自己征服女王国的支持或默许。此外,孟莱又派人潜伏到女王国宫廷中,设法取得国王披耶易巴的信任,并引导这个糊涂王盘剥百姓,从内部腐蚀这个国家。待到披耶易巴外交陷入孤立,又丧失了民心,孟莱王于1292年大举南下进攻,灭亡了女王国,并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个稳定强大的新国家——兰纳。

“兰纳”这个名字令人觉得有些陌生,而在当时的元朝,国人更习惯称之为“八百媳妇”。有关此名的由来,《新元史?外国传》中记载:“八百媳妇者,夷名景迈,世传其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故名”,也就是说,兰纳王的妻妾多达八百名左右,由此得名。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八百媳妇国应该是由大大小小的城寨村落组成,而每个村寨的首领都是女性,这种解释与女王国的母系社会架构相吻合,显然也有一定的道理。

听闻南方有个小国不断扩张,远在大都的世祖忽必烈有些坐不住了,他和他的继任者元成宗先后两次派出军队远征兰纳。第一次,元军攻占了兰纳北部的车里国,误认为这里就是八百媳妇,于是愉快地凯旋了;第二次,元军因水土不服以及西南地区民乱,未能深入进兵,草草收场。两番面对当时称霸全球的蒙古铁骑,兰纳竟然得以安然无恙,可谓超级幸运了。当然,兰纳的王族不是傻子,深知幸运之神不可能常伴左右。孟莱王去世后,其子孙一改之前的强硬态度,转而向元朝称臣,兰纳国也就成了元帝国最南端的势力范围。

可见,至少到南宋末年,世界上并没有“暹罗”这么一个地方,那么施耐庵写到的“暹罗国”,究竟是纯属虚构还是真实存在呢?

05

十六世纪中叶,正值大明嘉靖朝,沿海倭寇闹得欢腾,东南亚的格局也悄然发生着变化。1557年,兰纳国遭到西边缅甸东吁国的强力攻击,清迈失守,就此被纳入缅甸的领土。但缅甸人对兰纳百姓完全是盘剥压榨式的统治,每逢战争,还让兰纳兵民充当炮灰。二百年间,不堪折磨的兰纳人民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起义,虽然屡屡遭到血腥镇压,但这些顽强的泰族人从未屈服,更加没有被同化。直到十八世纪中叶,他们的奋战才迎来了一缕曙光。

早在兰纳之前的女王国时代,湄南河流域的泰人就在女王国以南建立了素可泰国。公元1296年,周达观作为元朝使团的一员前往真腊(即今天的柬埔寨),并撰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书中将真腊西边邻邦素可泰王国称作“暹罗”,这才是史籍中首次以“暹罗”来称呼泰国地区的国家。

此后数百年间,暹罗国历经素可泰、大城和吞武里三个王朝,而吞武里王朝的立国者达信,实际上是广东潮州人的后裔。虽然来自中国清朝,但达信却为泰族人民所爱戴。也正是此人,带领着泰族人民,不仅击退了贡榜的大规模入侵,还收复了被缅甸人奴役了两百余年的兰纳。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暹罗,应当是包括兰纳和素可泰两国的区域,加上马来半岛三个部分。此时的清王朝,在闭目塞听的紫禁城中渐渐走向黄昏,而暹罗却终于结束了四分五裂的状态,迎来了崭新的黎明!

可见,李俊所征服的“暹罗国”,完全是出自明朝人对东南亚地理的认识。事实上,水浒传中多处细节,都与北宋的真实历史不符,但这些有趣的小错误,却为我们研究明朝人对世界的认知,开启了一扇窗,这显然是施耐庵老先生所不曾想到的。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琴剑霜月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文由「鱼羊史记」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转发朋友圈。

举报 分享 2022-03-09 09:12:12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