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上的两书童,才是空城计最大疑点,司马懿一看到后就撤兵

城楼上的两书童,才是空城计最大疑点,司马懿一看到后就撤兵。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是很多男生都喜欢看的,尤其是被拍成电视剧之后,让情节更加的丰满。如果让大家选择成为三国中的一个人物的话,很多人都会选择诸葛亮吧,他是三国中最有计谋的人,被刘备三次到他的家中请来,才奠定了刘备蜀国的局面。很多人都非常佩服诸葛亮的头脑和各种计谋,想自己如果学会了在这个社会的话,自己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机会,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啊,空城计啊,都是后人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了。

不过让大家最为佩服的还是空城计了,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司马懿的大军撤退,真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了。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计谋是利用了司马懿敏感多疑的特点才能实施成功的,可是能当头领带兵打仗的人一定也不是草包,司马懿怎么就会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呢?在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诸葛亮命令士兵们装扮成百姓的样子,再命令人将城门打开,让这些士兵装作扫地的样子,自己就和两个书童去到了城楼上,喝茶弹琴十分的悠闲,只等着司马懿的大军到了。

司马懿的军队到了之后,见到此情此景也是十分的惊讶,想要攻打吧,害怕这是诸葛亮的计谋,想要撤兵吧又害怕城中真的没有人,左右为难之下还是选择了撤军,那么司马懿究竟是怎样想的呢?他来到城下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城门大开,百姓扫地的样子,司马懿打过很多的仗,自然能看出这是由士兵假扮的百姓了然后司马懿抬头看到的就是城楼上的诸葛亮和书童了,这时的司马懿心情是复杂的,他觉得有两种可能。

一是这是诸葛亮的计谋,二是这是诸葛亮设的鸿门宴,让自己有去无回,他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一些,抬头又看见两名书童故作镇定的样子,更加确信了这是诸葛亮设的计,为了骗自己进城。因为他和诸葛亮做了很久的对头了,以为自己很了解诸葛亮,他每次打仗都是非常谨慎的,事情总是斟酌再三,不会让自己的军队处于危险之中的,这一定是一个计谋,而书童就是听了诸葛亮的话才有这样的行为的,就更加坚信城中有埋伏,想到这里就赶快退兵了,他哪里能想得到,城中真的是一点兵力都没有了,他败就败在了自己的多疑上。可惜诸葛亮死的还是太早,不然就能光复汉室了。

举报 分享 2022-03-04 08:40:49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