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暗中把宰相的衣服烧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皇帝是有多无聊,没事烧大臣的衣服?

其实,不要被其表象所迷惑,这位烧大臣衣服的皇帝不是那些只会玩乐的昏君,而是历史上颇有建树的辽兴宗。

那么回到问题的原点,辽兴宗作为一代雄主,为何无聊到要将大臣的衣服烧坏,他的目的是什么?最后的结局又怎样了呢?

祖母的教诲

其实说到辽兴宗就无法绕开一位杰出的女性,就是他的祖母萧绰,萧太后。

其实辽朝的所有皇后、太后都姓萧,只不过萧绰太过于耀眼,以至于“萧太后”这3个字,已经成为了萧绰的专属代名词。

作为古代三大女政治家之一的萧绰,不仅在政治以及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在教育方面也颇为出色,尤其是识人断人,以及制衡朝臣等方面的拿手绝技,都教授了给了儿子以及孙子。

首先是制衡朝臣方面。在公元982年,其丈夫辽景宗去世的时候,萧绰才29岁。这就让朝中所有的权臣都觉的机会来了,一个柔弱的女子加上一个幼小的皇帝,欺负起来岂不是很简单。

然而他们错了,萧绰临危不乱,先是将女儿嫁给了契丹权臣中的首领,使其听命于自己。

接下来又把自己托付给了汉臣中的翘楚韩德让,让其教授自己先进的汉文化。

你别说,二人果然有两把刷子,契丹权臣女婿不仅稳住了局面,而且还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而汉人丈夫则将汉文化中的精髓全部传授给了自己,使得辽朝完成了汉化以及封建化的建设。

没多久,萧绰就牢牢掌握了大权,使得辽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顶峰。

其实萧绰之所以能有这一番作为,还在于她独具慧眼的识人本领。

当时朝中的汉臣有不少,比如帮助丈夫当上皇帝的高勋,以及宰相郭袭等。

可萧绰通过细致的观察后最终看上了韩德让。当然,最后的事实证明他选得确实没错,高勋虽然帮助丈夫登上帝位,但其心存异,最终被诛杀。

而宰相郭袭做事死板,不懂变通,使其四处树敌,最终逐渐淡出了政治中心。

只有韩德让做事圆滑且忠心可靠,最终帮助辽朝成就了一方霸业,使得四方来朝。

所以,制衡以及观察之术是帝王所必备的技能,萧绰在这方面有天生的优势,于是就将这些技能全都传授给了儿子以及孙子。

当孙子辽兴宗大成人之后,他谨记祖母的教诲,也是使用祖母的方法收获颇丰,尤为著名的就是他故意试探后来的辽朝名相张俭的故事。

故意烧衣服

张俭于公元996年考中进士第一名,随后担任许多重要官职,最后被辽兴宗看中。

在查看张俭履历的时候,皇帝发现张俭有节俭的好习惯。不过祖母曾教导过他,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一定要从侧面进行试探,方可得知其真性情。

随后辽兴宗便召唤张俭面圣,准备对其试探一番。

不过见面之后,张俭表现得非常平静,言语之中试探不出什么。恰巧此时正值寒冬时节,室内有许多的火盆,非常暖和,甚至还有点热。

于是辽兴宗就让其脱掉官服外套,随后趁着张俭不注意,故意在其脱下的衣服上烧了一个洞,如果真如履历中所说得节俭,那么张俭必然会换一套新官服。

不过这件事情却被他忘记了,加上一年四季的官服并不相同,一直到一年后,当张俭再次穿上冬天的这套官服时,辽兴宗这才想起去年烧毁张俭衣服的事情。

于是他再次召见张俭,随后便查看了去年烧个破洞的位置。这一看不得了,当时烧的破洞居然还在,只不过已经打上了补丁。

辽兴宗非常感动,于是下令打开国库,让其随便挑选赏赐。

三块布料

如果是一般人,进入国库挑选赏赐,那肯定是什么值钱拿什么。可这位张俭大人依旧发扬风格,并没有拿走任何贵重的物品,而是拿走了三块布料。

随后张俭对皇帝说,他穿破衣服,是因为我朝太过奢侈,作为朝臣,他应当带头节俭。

这段话说的辽兴宗是脸红脖子粗,因为祖母和父亲为他打下了丰厚的基础,这就使得他有些飘飘然,平日里非常奢靡。

从此之后辽兴宗不但改掉了奢华的坏毛病,而且重用张俭,最终成就了一段佳话。

参考资料:《辽史》

举报 分享 2022-03-02 08:29:22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