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杀庞德,庞德之子杀光关羽后人,这两件事,性质完全不同

关羽杀了庞德,庞德的儿子又把关羽全家灭门,这件事是正义的吗?

先来看历史中对庞德之子杀死关羽全家的记载。

《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中有庞德的传记。庞德被关羽俘虏后,不仅不投降,反而对关羽破口大骂。关羽脾气一上来,就杀了庞德。书中这样记述“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庞德这样宁死不降的将军,在三国时期简直就是大熊猫一样的稀缺动物。因此,庞德死后,曹家人给的待遇非常高。曹操给庞统两个儿子都封了列侯“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到了曹丕哪里,更是待遇高了。

不过,庞德传中,仅仅提到了庞德之子庞会的名字,并没有将庞会有什么样的作为。“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在《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则有庞会参加魏军灭蜀国战争的描述。“会乃进军至涪,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维。”

庞会的事迹在《三国志》中就仅限于此,可是在《蜀记》中有关关羽的传记中却说“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这大概就是关羽家和庞德家的恩怨了。

假定以上故事情节为真的话,庞会的灭门复仇的做法是否可取?

我认为,关羽杀庞德的做法是仁至义尽的,而庞会的做法是残暴不仁的。这里面不仅是血亲复仇的自然法则,更多的是三国时期从道德到法律的双重定义。

关羽俘虏庞德,对庞德礼贤下士,很有王霸之气,可是庞德却抱着对曹操的忠心,劈头盖脸给关羽骂了一顿。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庞德一心求死,因为死亡对他来说是对曹魏尽忠,是成仁取义,是值得光荣的事情。

关羽面对一心求死的庞德,只能让他求仁得仁。关羽杀死庞德,还给他妥善收敛,这在当时来说,简直就是仁至义尽。不过,关羽被东吴俘虏后,不愿投降被处死,尸体却被分割成很多块,那叫一个惨。可见,孙权的度量确实比不上关羽。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直都有“杀降不详”的说法,历朝历代都反对杀死被俘虏投降的士兵,但是对于不愿投降的将领来说,只能当做战犯来处决。所以,关羽不仅在道义上善待了庞德,全了他的忠诚之心,做法上也符合当时的普遍价值观。

反观庞德之子庞会,我看到的只有残暴和嗜杀。

蜀汉灭亡时,距离庞德之死和关羽之死已经过了几十年,就连关羽的儿子们都成了年逾古稀的老人。所以,当庞会带着魏军冲进关羽家时,大概率的杀了很多关羽的孙子重孙甚至玄孙,当然,一众女眷恐怕也难逃毒手。如果算上家丁仆役之类的,关羽的家人们恐怕至少有二三百人被杀。这些人,在死的时候,恐怕连自己为啥死的都不知道。因为,关羽杀庞德的事情,实在是在普通不过的事情。

庞会杀死的关羽家人,在战争状态上,属于平民,既不是发起和组织战争的战犯,也不是手持武器的士兵,而是手无寸铁,和这场战争毫无关系的平民。甚至,我们很难确定,关羽家人对蜀汉抵御曹魏的战争,能出多大力量。所以,这些人,都是冤死的。

自古以来,杀死已经投降的俘虏已经是罪孽深重了,无差别屠戮平民,更是会激起人们的谴责。

不过,也有人说庞会杀关羽后人的说法是虚构。到清朝时,专门找了关羽后人供养起来,可见,关羽绝后,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愿意相信的。

举报 分享 2022-02-25 09:06:12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