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军魂狄青:忠勇为国却被文臣猜忌致死,为靖康之耻埋下伏笔

北宋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人称”面涅将军“。狄青家里都是农民,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庭困难,也没有上过学,但西河一带的人好习武,狄青十几岁时便骑马射箭样样精熟。

狄青年青时,要过一座桥,可拦街虎(本名王壮)却依仗自己身强力壮,武艺高强,不让狄青过去,要狄青和他比试力气。拦街虎为了向狄青示威,拿起身边的一把铁锹,一只手用力向坚硬的地面插去,狄青一看,整个大铁锹头被插入土中,深度足有二尺。

拦街虎得意洋洋地说:“狄青快点给老子认输,免得找打,到时后悔都来不及。”

狄青,不慌不忙,拿起铁锹对拦街虎说:“你看好了。”

狄青拿起大头长方形铁锹,往下一插,可了不得了,铁锹头连带几尺长的木把,一下子插入了土中,深度足有四、五尺。

拦街虎看的都傻眼了。可拦街虎依仗人多势众,把狄青团团围住,大打出手。不过狄青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打趴下了。可拦街虎继续反攻狄青。最后,狄青为了众乡亲着想,决定除掉这个拦路恶霸,最后把他打死了。

据说当地人重新修了座桥,桥名就叫“王壮桥”(后改为康壮桥)并把拦街虎埋在桥旁,在暮前立有石狮子,以镇拦街虎,寓意用石狮镇恶压邪,乡间永享太平。

后来狄青便去应征参军,好在那时候当兵还比较容易,狄青没有走后门就办好了参军手续,而且他参军的部队是负责看守保卫皇宫的禁军。

有一次,狄青所在部队担任新科进士就职宣誓仪式的警卫任务,他的一个同事感慨地说,’’你看人家多风光,我们干一辈子还是一个当兵的!’’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军队将领的军事指挥权。为了防止军人夺权,历来都是由文官担任高级的军事将领,军人基本没什么政治前途。但狄青的回答却是,’’说不定将来我们能走在他们的前头,担任比他们更大的干部呢。’’十几年之后,狄青的预言成为了现实。

时间不长,银川的李元昊反叛朝廷,建立西夏国。狄青有机会走向了西北延州战场,担任基层军官。在西北边疆的四年,狄青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受奖。

当时宋军经常被西夏军打败,士兵们每次打仗都发怵,狄青则每次充当先锋,每次作战时他都披散了头发,脸带铜面具,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史载’’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敌人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狄天使’’,战斗的磨练使狄青成为了有名的’’天使’’猛将。

当时的西北军由韩琦、范仲淹主政,二人亲自接见了狄青,二位领导与狄青进行了亲切交谈。

韩琦关心地问狄青师承何处,狄青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没有读过什么书。

范仲淹对他说,’’作为军中重要将领,不知古今,是匹夫之勇啊。要好好学习。’’还送了一套精装版的《左传》给狄青,鼓励狄青学文化。狄青便发愤读书,尤其是通读了历代名将的军事著作和军事论文。狄青受益匪浅,进步很快。

有一次,刚刚招募的’’万胜军’’没有经过战阵的演习,遇到敌人经常打败仗。一次敌人大举入侵,狄青把万胜军的旗帜交给了另一支王牌部队,让他们出战。敌人望见这种旗帜,认为容易对付,全军径直冲过来,结果——惨败,用书上的话说叫’’殆无遗类’’,就是基本没剩下什么人了。

【狄青】

另一次,无奈之下需要以少数兵力对付许多敌人,怎么办呢?狄青事先告诫全军都放下弓箭,一律使用短兵器,传令全军听到第一次锣声就停止前进,听到第二声就撤退,冲锋号一吹,就高喊着冲向敌人。战斗开始了,还没有接火,锣声响了,士兵们都停止前进,接着锣声又响了,又都撤退。

敌人大笑起来,’’谁说狄青是天使猛将?’’没想到此时冲锋号吹响了,士兵们一下子冲向敌人,敌兵大乱,互相践踏致死的,数都数不过来。

历经十余年的时间,狄青从普通士兵一步步成为了枢密副使,比岳飞早多了,是大宋朝开国以来从士兵出身的第一人。

宋仁宗也听说了狄青的先进事迹,非常感动,很想接见狄青一下。但当时军情紧急,又没有飞机火车等先进交通工具,无奈之下,让人画了狄青的像送到首都,以求先睹为快。

北宋时为了防止士兵逃跑,都在士兵的脸上刺上字,这时狄青的脸上仍然保留着原先刺字的印迹。宋仁宗亲自送给他消除字迹的药,狄青却说,’’皇上你不论出身,以军功提拔我,让我今天在这么高的位置上,我愿意留着这印迹来鼓励士兵们。’’

【狄青】

这时候,广西一个叫侬智高的又反叛了,派去的人都不顶用,于是狄青请战,宋仁宗答应了。贵为枢密副使,就是打败了敌人也不可能再有更大的奖励,万一失败了呢?狄青可没有考虑这些,他考虑更多的可能是责任吧。

一到广西,考虑到士气不高,狄青下令休战。可是就有人不听他的话,擅自出战并且打了败仗。第二天一早升堂,狄青二话没说,将相关责任干部三十人赶出去砍了头,’’诸将股栗’’,所有的干部吓得大腿直发抖,够厉害吧?一时军纪严明。

此时正赶上元宵节,狄青通告说要放假十天,军营中张灯结彩,第一晚宴请各路将领和机关参谋,第二晚宴请基层军官,第三晚款待广大军士。

第一天晚上的酒场通宵达旦;第二天晚上十点多,狄青忽然说有病,站起来进去了,一会儿让人告诉副手要他暂时主持宴会敬酒,自己稍微吃点药就出来,又多次派人向座上宾客劝酒,诸位将校都不敢离席。

拂晓时分,忽然有人飞马传报:当夜十二点左右,狄青已经带人夺取了敌人占领的军事要塞昆仑关。兵贵神速,出其不意,高人自有高招啊。

紧接着,狄青出奇兵,一举平定了侬智高的叛乱。

回来后,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相当于军委第一副,成为皇帝一人之下的最高军事长官。而岳飞的最高职务不过是枢密副使。

狄青成名后便有人想攀关系,一位自称是狄仁杰后人的带着一幅狄仁杰的画像来找到狄青,想续续家谱。这是好事啊,此人能沾狄青的光,而狄青也能借一下狄仁杰的名头。可是不近人情的狄青却拒绝了,’’一时际遇,岂敢自附梁公之后?’’这其中的诚实和坦荡表达了一份多么宽阔的胸怀!

《宋史﹒狄青传》中一点也不吝惜对狄青的溢美之词,说狄青’’为人慎密寡言’’、’’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这也是狄青作为军事将领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狄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沉有谋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

尽管这样,狄青还是受到了无端的猜疑,宋仁宗念狄青功劳,不忍这样对他,说狄青忠于国家。但宰相文彦博却说:”本朝太祖也是后周忠臣。”于是宋仁宗同意免去狄青的官职,让他去任陈州通判。

但文彦博还不放过狄青,还经常上书造谣狄青,于是朝廷常常去“慰问”狄青。

后也有人问文彦博为何要这般对待忠心耿耿的狄青,文彦博说:“无他,朝廷疑尔。”

好一个“朝廷疑尔”!比之岳飞的“莫须有”更直接!

狄青看自自己对大宋忠心耿耿,朝廷却这样对自己,一直郁闷不乐,在陈州的第二年,狄青由于疮发去世了。后来宋仁宗念及狄青的好,被赠官中书令,谥号武襄。

宋朝本来就有重文轻武的祖制,文彦博此举,可谓是对大宋将士的军心进一步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北宋将士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谁还感奋勇杀敌?这导致宋朝纵有好男儿也难以积极进取,靖康之耻,也就在所难免了。

举报 分享 2022-02-20 09:41:09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